一,从设计说起[别处 于:2008-05-21 14:50:06
从很早的一段时期开始,商品房的风水成为是许多置业者关注的焦点,然而汶川之后,大约抗震设计会摆在大家关注的首位。
据在国内做结构设计的老同学说明,抗震设计会考虑城市所在的地震带,提出目标抗震等级,按照多少年一遇的烈度来做参考,(注: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与震级不同。本次汶川地震的震级是里氏8级,而最高烈度达到了11度)。据说从未发生过规模地震的长三角地区的建筑要求的是6级烈度,也就是无需作加强抗震处理。(长三角多发台风,更多是要考虑最大风载 wind load )
但是仅仅用烈度来衡量是不够的,房屋的倒塌程度毕竟不是能直接换算成工程参数的。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 地震动加速度 伽(厘米/秒/秒)。
下面是台湾的烈度表:(其震度应该等同于大陆的烈度)
震度分級 地 人的感受 屋內情形 屋外情形
0 無 0.8gal以下 以無感覺
1 微震 0.8-2.5gal以下 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
2 輕震 2.5-8.0gal以下 大多數的人可感到搖晃,睡眠中的人有部分會醒來。 電燈等懸掛物有小搖晃。 靜止的汽車輕輕搖晃,類似卡片經過,但歷時很短。
3 弱震 8-25gal以下 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搖晃,有的人會有恐懼感。 房屋震動,碗盤門窗發出聲音,懸掛物搖擺。 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電線略有搖晃。
4 中震 25-80gal以下 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感,部分的人會尋求躲避的地方,睡眠中的人幾乎都會驚醒。 房屋搖動甚烈,底座不穩物品傾倒,較重家具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汽車駕駛人略微有感,電線明顯搖晃,步行的人也感到搖晃。
5 強震 80-250gal 大多數人會感到驚嚇恐慌。 部分牆壁產生裂痕,重家具可能翻倒。 汽車駕駛人明顯感到地震,有些牌坊煙囟傾倒。
6 烈震 250-400gal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 部分建築物受損,重家具翻倒,門窗扭曲變形。 汽車駕駛人開車困難,出現噴沙噴泥現象。
7 劇震 400gal以上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或倒塌,幾乎所有家具都大幅移位或摔落地面。 山崩地裂,鐵軌彎曲,地下管線破壞。
可以看到除了地震动加速度之外,其他都是描述性的指标。汶川地震后,有这样一则新闻说:” ….. 中国的建筑抗震标准不足日本的一半,据称还有很多陈旧建筑的抗震强度更低。
熟悉中国防震情况的首都大学东京地震工学教授岩楯介绍说,中国于2001年制定各地区建筑抗震标准,北京为200伽(gal,加速度单位,1933年四川茂汶北7.5级地震,加速度高达159.5伽),上海为100伽。发生本次大地震的四川省标准较低,成都为100伽,重庆、绵阳和德阳仅为50伽;而日本的标准是400伽。”
无法辨别是否国内的标准如此之低,但是地(面)震动加速度带来了可测量性。根据牛顿定律F = ma, 地震时建筑物在某方向上承受力也就是其本身质量和地面震动加速度的组合结果。
在实际的工程结构计算中,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地震时的作用力是多类型的,不是只有水平剪力一种。
题外话,我那做结构设计的老同学是当年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做现在这一行正可谓是发挥长处。而我们做工程的老少爷们,往往更重视经验,看到复杂计算就头痛。
现在假设学校的设计能够被国内的大小设计院来承接,在公式,理论和数据面前,我们不会比他们做得更好,那么进入下一个环节,施工。
南京是按7度设防的,国内最高设防是9度[norly 于:2008-05-25 05:32:45
十度以上是不设防的,当然是指普遍标准上来说。不会按十度及以上给普通工民建来设防的,太不划算。但是对重要建筑来说,这些钱是该花的。国内最高的一个好像是云南或者长江上游的某大型水电站大坝,按十一度标准设防,这钱砸得海了去。
国标的抗震设防烈度的一些规定[橡树村 于:2008-05-22 00:17:44
国标对于抗震设防等级以及相关的具体设计要求有很详细的规定。可以参见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附件。这个规范是根据GBJ11-89修改而成的。
设防要达到的目的: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6 0.05g
7 0.10(0.15)g
8 0.20(0.30)g
9 0.40g
1g应该是9.8m/s/s,也就是LZ说的980迦。
同样设防烈度内又分组,不同组有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
查四川省的抗震设防烈度,
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的有
第一组,康定,西康
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的
第一组,冕宁
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的
第一组:松潘,道孚,泸定,甘孜,炉霍,石棉,喜德,普格,宁南,德昌,理塘
第二组:九寨沟
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的
第一组:宝兴,茂县,巴塘,德格,马边,雷波
第二组:越西,雅江,九龙,平武,木里,盐源,会东,新龙
第三组:天全,荥经,汉源,昭觉,布拖,丹巴,芦山,甘洛
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的
第一组:成都(除龙泉驿,清白江的5个市辖区),乐山(除金口河外的3 个市辖区),自贡(4 个市辖区),宜宾,宜宾县,北川,安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双流,新津,青神,峨边,沐川,屏山,理县,得荣,新都
第二组:攀枝花(3 个市辖区),江油,什邡,彭州,郫县,温江,大邑,崇州,邛崃,蒲江,彭山,丹棱,眉山,洪雅,夹江,峨嵋山,若尔盖,色达,壤塘,马尔康,石渠,白玉,金川,黑水,盐边,米易,乡城,稻城,金口河,朝天区
第三组:青川,雅安,名山,美姑,金阳,小金,会理
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的
第一组:泸州(3个市辖区),内江(2个市辖区),德阳,宣汉,达州,达县,大竹,邻水,渠县,广安,华蓥,隆昌,富顺,泸县,南溪,江安,长宁,高县,珙县,兴文,叙永,古蔺,金堂,广汉,简阳,资阳,仁寿,资中,犍为,荣县,威远,南江,通江,万源,巴中,苍溪,阆中,仪陇,西充,南部,盐亭,三台,射洪,大英,乐至,旺苍,龙泉驿,清白江
第二组:绵阳(2个市辖区),梓潼,中江,阿坝,筠连,井研
第三组:广元(除朝天区外的2个市辖区),剑阁,罗江,红原
低于6度的也要求按照6度设防。
看起来很多地方的设防等级都偏低。
http://www.hnccic.com/Web/HTML/oftendata/cysj13.html
实际工程失效事故的分析会全方位进行,不会就预制板或者钢丝进行判断。
从设计上无法避免的灾害,期望从房屋损毁的仿真上进行一些优化,能够把房屋的坍塌做成延性,给逃生留出时间来。
国内的设计体系和机构应该是很健全的,是否工作有效这是另一回事,但起码架构是在的。
二,施工的艰难[别处 于:2008-05-21 15:21:32
我的战友压力(我给他取的名字,和他的专业相符)是世界级的工程专家。他在和我一起观看校舍倒塌的图片时,提到他的经验:很多设计会有漏洞,但是更多的问题出在施工上面。假若施工阶段没有把握好,要在完工以后来检验,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出了事故。
现在,最大的事故已然出了,有没有审核的可能?有的。
那位哭诉的老先生指着的水泥里细细的钢丝,也许并不是罪魁祸首。
假若一支事故分析小队到废墟,也许他们会这样做:
首先找到承重柱的残骸,那里面会有钢筋。当然你需要带上一支电锤或者是手工重锤,以便在水泥包裹的情况下砸出里面的支撑钢筋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两类钢筋,一类是最少四根的纵筋,直径最粗,还有直径较细的箍筋缠绕在纵筋上起加强作用。钢筋够不够用,你我说了都不算,看了尺寸也不能下定论,而是可以截下一段来做拉伸试验,验证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样的,现场的水泥块,也不是你说里面的黄沙多了就不行,同样能截出一个圆柱体,去做抗压试验,同样地验证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在震后的新闻会上,往往看到这样的回答,灾区建筑是按照7级烈度建造,但是实际烈度到了9级,所以坍塌了。注意,坍塌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一根柱子,假若是混凝土的刚性强,那么一旦超过承受强度,混凝土是瞬间崩溃的,也就是说,假若柱子旁边有人,可能来不及逃。
而同样一个柱子,假若其强度特性更趋向于钢材,那么在加大承受强度的过程中,它是会逐渐变形直到崩溃会有一个延时,这就给逃生带来希望。工程师说,我喜欢钢材的原因是因为它会”告警”, 当然爱的工程师太多,所以铁矿石越来越贵,钢材年年涨价,题外话,题外话。
所以假若不幸楼宇非得倒塌,我们也希望从设计时就能考虑应力负荷让之尽量延性倒塌。
灾区现场的惨剧,很多是发生在被预制板或者梁压住。这部分房顶结构我相当陌生。按照变形造成弯曲,挠度是一个重要指标。我看到很多愤怒的声音指责预制板的使用,据说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禁止使用预制板而强调现浇楼面,遗憾的是我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中并没有找到这一说法,也许是预制板压的人太多了(想到了坚持了70多小时的陈坚),以至预制板成了恐怖的象征。从常识中推断,一个楼顶坍塌下来,恐怕不仅仅是预制板的强度问题,这和墙面的结合方式,梁的架设方式等屋顶结构设计都会有关系,也和是否按照设计来施工有关系。
压力继续和我分享经验:我见过世界级的专业公司也会在施工中出问题!(不是要给北川的建筑公司开脱, 但愿这句话不会被断章取义地引用)。
也就说,没有百分百的施工质量保证,不是说你请了哪一家来,就能包办一切。我也屡次和国际间赫赫有名的专业公司代表在质量问题上吵得面红耳赤,差点一起上法庭。那么,工程上,怎么办?
方案就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现场督导,国内更多的叫监理。监理公司最好是客户方自己请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场督查质量。有些大客户喜欢交钥匙工程,也就说所有的要求一起提供给施工方以后,就坐等对方把工作做完,然而请第三方检验之后,交接钥匙,竣工验收。这说来很干净利落,但是会留下许多隐患。
压力说,要在完工以后来检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问题在视觉上没有表征的情况下就被掩盖了。
既然再好的公司也会出问题,那么最好的方式,还是持续的检查和督促,我们在工程上,常常将之称为督导,supervision.
我在此奢望一下,假若将来有机会参与建设希望小学,能有工程专业的朋友一起去做义工,集中培训后,在一段时期内督导校舍的建设。北川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
大家的愤怒,集中在可见的用材上面,然而工程的人为因素,导致了再好的设计,再好的材料,假若施工的方式不当,也同样会出毁灭性的事故。在某国建设铁塔的时候,使用了世界著名的品牌的化学螺栓来和地面固定,然而就是因为在清除钻孔里的碎屑时不严谨,而检测公司又因为自己公司出品的螺栓而掉以轻心,结果导致螺栓无法固定到位,最后导致铁塔倾覆。
国内的监理业没有独立的地位,很难真正行使应有的权力。[淡淡微风 于:2008-05-22 09:09:04
跟政治机构相关的整体问题,很难解决。
不过文中有一段似乎有问题,关于工程监理,一般都是全程监理,也就是说,每个小过程按道理都应该由监理验收通过并签字,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交钥匙”工程不应该存在了才是,完成后再检验那是外观。除非监理方被外力左右。
比如,钢筋进场要验收,绑扎要验收,焊接要验收,水泥,沙子,石块,进场都要验收,搅拌也要验收,最后的浇注,浇注后几天以后凝固情况,也还是要验收,这一路都有专门负责人,还要签字,然后是终身质量负责制,如果严格执行,保证设计质量是能做到的。
但是,实际过程中,充满变数,从设计到施工,从甲方到监理,都不是铁板一块,说不偷工减料那是不可能的。好的地区,大家有共识,以不出事为基准,不好的地区,就天知道了。偏远的地方,只能指望老天爷保佑。
这是由于交钥匙工程的机制导致的[别处 于:2008-05-22 09:29:19
因为能拿下交钥匙工程的是总包商,而总包商再进一步转包给基建公司。
总包商如果拿的项目太大,往往需要雇佣临时的督导来监理,甚至引入第三方公司来管理,这样一个项目的人员管理就会错综复杂,最后连明确的工序都会被放水。而临时督导是拿钱拿到工程结束,因此在机制上没有给东家百分百用心的动力。
而总包商迫于客户的压力,又需要赶工期,不得不在局部牺牲一些。
据我所知,监理不由承包方请,是由发包方请。[njyd 于:2008-05-25 02:22:52
并且要全程介入,每一步没有监理的签字就不能往下进行。
以前都是由发包方自己派人监督,后来规定一定要请第三方。
大约2000年左右,俺住的宿舍楼改造,预算是教育部拨了二十万,不够的学校解决,只是把朝北的三分之一扒掉重建。这么个小工程也有位监理整天跟着。因是可能因为工程太小,感觉这位监理不太严格。
是这样的,[别处 于:2008-05-27 02:55:57
单纯的基建工程会直接让专门公司来做,一般监理来自第三方,由客户来指定。
但大规模的交钥匙工程往往包含了基建,设备安装,工序调试等多个部分,这样的总包商往往不是基建公司,它需要再次分包给各专门公司,于是会指定自己的监理方来监督基建部分,也就是说,这时候监理是由总承包方请来的。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监理已经不错了[norly 于:2008-05-25 05:23:27
相对来说,大学里还比较正规,至少形式上是如此。外面的,更乱了。正如上面一个朋友说的,好点的以不出事为基准,差的就只有靠老天保佑了。
当时我们一个老师应该是作为第三方对浙江一个高速公路搞技术检测吧,每周末都要去浙江现场。他知道很多施工乱搞的事情,也透露了一点,但是他根本不会真的拿到会上提,他说凭良心他不能签字,因为出事要付责任的,但是也不能明着说施工的问题,这里面水太深了。只能让他们整改,改到基本符合要求为止,到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当时工期是非常紧张,但是问题又是非解决不可,否则根本没法验收,放水都不行。那条高速公路我还坐车走过,感觉也没什么不同哈,不出事是看不出来的,出事了问题就大了,不过这高速公路也出不了什么事,平原地区能有啥事,最后寿命短些,路坏得快些罢了。
索赔应该是有的,[别处 于:2008-05-23 15:57:53
不过你需要有更资深的督导把缺陷调查出来以后进行索赔。
比较常见的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各打五十大板。
我手里处理过监理出问题的情况,当然有几点是前提:
监理或者监理公司有利害关系在你手中
你有更换他们的可能性
你有扣钱的可能性
你有敲掉他们的饭碗一道边的可能性
你有把问题捅上去的可能性
说白了,还是双方的博弈。
国内监理业,现在举步维艰[住在乡下 于:2008-05-21 22:57:14
管严了,耽误了工期,甲方不满意。乙方看人下菜碟,多少给点面子,要是逼急了,有时候干脆撂摊子,或者把你打住院解决问题。不管吧,甲方出钱了,出了责任还都是你的。
目前国内到处大兴土木,有技术能力作监管的,不如跑到开发公司或者建筑公司拿高薪。混监管的,大多数都是二把刀和衙内,或者一些主管部门下来的就负责收钱,然后弄几个新手当替罪羊。
村长啊,国内这类资质完全不可信[笑吟 于:2008-05-23 09:16:50
国内各类工程单位的资质都有水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罢了,真按标准来的话,没几个真能达标的。比如说不同级别的资质都会规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高工几名,工程师多少名之类的。实际操作的时候工程单位就会四处去找认识甚至不认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借他们的技术资格证书,在资格认证和年审的时候冒充本单位员工交上去备案就好了。审查的单位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而且这类资质标准往往很粗放,操作起来漏洞太多,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只要是这个“口”的就好了,没有更明确的内容。比如说市政工程监理公司,资质标准里只要是干市政的工程师就可以了,并没有明确这个市政工程师以前是干设计的还是干现场施工的。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在现场干工程的人往往升职称比较慢,而设计院的人升职称就相对快些容易些。于是很多设计院里的人都“兼职”干监理什么的,尽管实际上他们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根本干不了这个,但是人家技术职称到级别了啊。
所以国内真干工程的人通常不太看重这个工程单位的资质和信誉什么的,反正大家都是假的啦。因为体制上的原因,这方面往往是国营单位比较沾光了。真正重要的还是看现场负责人的水平。大家都是同行,三句话就知道这个监理工程师的头衔下面有多少水分,能不能随便忽悠了。所以在国内常常看到施工单位倒把监理耍的团团转的,往往都是因为那个监理工程师缺乏现场施工经验,名不副实。
至于那个什么ISO9001之类的,国内的也不能相信。这些东西都是明码标价的,你愿意出那个几十万,自然能找到某个咨询公司之类的帮你把这个评估搞定。于是公司的名号后面就又可以加上个闪闪发光的什么国际质量……
施工、监理和建设方都是一条船上的,要说污点,这行里的人都不干净,大部分人早就接受现实,安之若素了。所以,能说出那句话的人,心里一定还是有所不甘的吧。
其实我们无所谓的[橡树村 于:2008-05-23 12:54:40
我们是按照小时收钱的,派出去的人,不干活也要收钱,几个做项目管理的,是按天算钱的,项目不结束就要一直付。所以现在我们坚持不进现场,却根本不损失收入,实际上我们为了证明我们坚持的是对的,多了好多工作,也就是能多收不少钱。何乐不为呢?
倒霉的是业主,他自己愿意骗自己,我们就看乐好了。
所以和国内做项目,合同一定要签好。
所以最苦的是干交钥匙工程,[别处 于:2008-05-23 12:59:00
一切的苦都得自己吞。
当年在项目上,俺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把那些按天收钱的合同都给关了 :)
可以直接向当地建管局投诉[住在乡下 于:2008-05-22 03:01:24
一般甲级的监理,背景大多是省建设厅一级的,主要关系是当地建委,行政上归建管局。
向建管局投诉,不太伤和气,就是告诉监理公司:我们很生气,注意一点。
我们不是业主[橡树村 于:2008-05-22 03:13:32
估计业主对此满意,这个监理报告实际上就是糊弄我们的。我们只是工艺提供方。
我们现在要求业主找国际知名公司重新核查工程质量,否则我们不认可这个项目和我们有关,也不派人参与项目试车。因为觉得不能保证基本安全。
国内做项目一个很讨厌的问题,就是业主和施工单位监理以及国家监管部门等等一起作假。
这个事就不好处理了,基本上是和当地建筑口全部对立了[住在乡下 于:2008-05-22 03:37:11
业主肯定会在后款项上做文章,当地建筑口联合起来,不让国外公司进驻,最容易的借口就是资质和监理人员是否在国内注册。
然后大家坐下来,讲讲创业艰辛,大伙都不容易,让村长把最需要修补的地方指出来,乙方返工。
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检查所有的地方的[橡树村 于:2008-05-22 03:44:02
从法律上来讲,我们也不具备检查资格。并且,一旦我们自己检查认为没问题,却出了问题,责任就由我们承担了。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没有合理的安全保证就不进入现场。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工艺,没有任何人知道怎么开车。
我本人因为知道国内取巧的一些地方,和施工单位冲突过,早就被业主拒绝进入现场了。现在乐得看热闹(这个心态有问题)
这个问题我遇到过,[别处 于:2008-05-22 09:51:31
解决的方案是在合同里加进条款,就是和我方设备有关的基建准备部分,需要由我方提供现场督导,费用由业主出。假若业主坚持要在问题基建上继续,能容忍的部分,由业主签字后继续。
其实上具体工程实施中,很难所有的事情都一边倒。和业主的领导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很重要,不是太极端的情况,都可能在沟通中解决掉。
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有同样问题,[别处 于:2008-05-22 03:25:34
这个也是合同谈判是非常常见的条款:
我们现在要求业主找国际知名公司重新核查工程质量,否则我们不认可这个项目和我们有关,也不派人参与项目试车。因为觉得不能保证基本安全。
国内做假大约也是有个底线的,只不过我们无法探知他们的内心哪里是底线。
社会在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想,其实还是有许多做点事情的空间的。
这个就不要劳烦别人动手了,要主动些嘛[norly 于:2008-05-25 06:19:20
开个玩笑,其实在这个社会环境下,要坚持原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需要勇气的,结果如何还很难说。有时你拒绝了,但是他可以打通别人,最后事情还是那样。我们自己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得罪吧,还怎么在圈里混,大家都要面子。最后真的很难,尽量坚持原则吧,实在要变通也没法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http://www.hnccic.com/Web/HTML/oftendata/cysj13.html
v 中国地震烈度表 v
说明:
1.Ⅰ~Ⅴ度以上人的感觉为主;Ⅵ~Ⅹ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Ⅻ度以表现象为主。Ⅺ、Ⅻ度的评定,需要专门研究。
2.一般房屋包括用木构架和土、石、砖墙构造的旧式房屋和单层或数层的、未经抗震设计的新式砖房。对于质量特别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列各烈度的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予提高或降低。
3.震害指数以房屋"完好"为0,"毁灭"为1,中间按表列震害程度分级。平均震害指数所有房屋的震害指数的总平均值而言,可以用普查或抽查方法确定之。
4.使用本表时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作出临时的补充规定。
5.在农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城镇可以分区进行烈度的评定,但面积以1平方公里左右为宜。
6.烟囱指工业或取暖用的锅炉房烟囱。
7.表中数量词的说明:个别:10%以下;少数10%~50%;多数:50%~70%;大多数70%~90%;普遍:90%以上。
烈 度
Ⅰ
人的感觉
无感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现象
加速度,mm/s2(水平向)
速度,mm/s2(水平向)
烈 度
Ⅱ
人的感觉
室内个别静止中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现象
加速度,mm/s2(水平向)
速度,mm/s2(水平向)
烈 度
Ⅲ
人的感觉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门、窗轻微作响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现象
悬挂物微动
加速度,mm/s2(水平向)
速度,mm/s2(水平向)
烈 度
IV
人的感觉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门、窗作响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现象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加速度,mm/s2(水平向)
速度,mm/s2(水平向)
烈 度
V
人的感觉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门客、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现象
不稳定器物翻倒
加速度,mm/s2(水平向)
310
(220-440)
速度,mm/s2(水平向)
30
(20-40)
烈 度
Ⅵ
人的感觉
惊慌失措,仓惶逃出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平均震害指数
0-0.1
其他现象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加速度,mm/s2(水平向)
630
(450-890)
速度,mm/s2(水平向)
60
(50-90)
烈 度
Ⅶ
人的感觉
大多数人仓惶逃出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平均震害指数
0.11-0.30
其他现象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加速度,mm/s2(水平向)
1250
(900-1770)
速度,mm/s2(水平向)
130
(100-180)
烈 度
Ⅷ
人的感觉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平均震害指数
0.31-0.50
其他现象
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
加速度,mm/s2(水平向)
2500
(1780-3530)
速度,mm/s2(水平向)
250
(190-350)
烈 度
Ⅸ
人的感觉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复修困难
平均震害指数
0.51-0.70
其他现象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
加速度,mm/s2(水平向)
5000
(3540-7070)
速度,mm/s2(水平向)
500
(360-710)
烈 度
X
人的感觉
X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于不稳状态的人会掉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平均震害指数
0.71-0.90
其他现象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加速度,mm/s2(水平向)
10000
(7080-14140)
速度,mm/s2(水平向)
1000
(720-1410)
烈 度
Ⅺ
人的感觉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毁灭
平均震害指数
0.91-1.00
其他现象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拱桥毁坏
加速度,mm/s2(水平向)
速度,mm/s2(水平向)
烈 度
Ⅻ
人的感觉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指数
其他现象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加速度,mm/s2(水平向)
速度,mm/s2(水平向)
【原创】监理办的故事[青客 于:2008-05-22 10:07:40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单位很牛。本省为数不多的甲级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而且是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下属单位。由于我是关系户,老总对我很客气,让我去了公司最好的项目部实习。这个项目是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小区,工程质量据说最低要求是要得到西湖杯,争取鲁班奖。工程虽大,监理办人却不多,有七个人。总监代表洪工、俞工、李工、王工、马工、叶工,加上我。
李工
在工地里呆过的人都会养成邋遢的习惯,工地上都是水泥石灰,每天来来回回的不可能保持干净。李工却是个特例,好像是不沾灰尘的人,头发永远都像发哥那样光亮,每天一件衬衫还记领带,每隔几分钟就要擦一次皮鞋。看自己满身的污泥,很佩服在这种坏境下还能保持仪态的李工。俞工跟我说,拉倒吧,李工有什么好佩服的啊,每天拿着个安全帽出了监理办你以为是上工地了?他每天都在旁边的理发店里呆着呢,八成是瞧上了那个老板娘了。李工来头很大,说是以前在市政府上班,后来犯了点错误下发到了这个监理单位。饿死的厨子三百斤,下岗的公务员也是半个官。监理办等人对李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后来李工说漏嘴了,原来他在市政府只是个司机。
俞工
俞工是四川人,他属于公司临时聘用过来的,用他的话讲是从外省过来淘金的。俞工从来只买能开发票的东西。衣服、烟、内裤、电话卡。。。所以东西他都拿给施工单位报销。施工单位的人很是不齿,监理单位虽然没什么权利,但是县官不如现管也只能给报销。俞工很喜欢麻将,老是拉上包工头去棋牌室。包工头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每次都能让俞工赢个一两百。可能那天手气太背了,俞工破天荒的输了。俞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第二天俞工就发了一张监理通知单下去,要对已经埋到土里快一个月的地基进行整改。结果就是那天晚上监理办的阿姨不用做饭了,同志们在包工头的带领下去金碧辉煌大酒店潇洒了一晚。俞工得意洋洋的对大家说,干了二十多年的监理了还没有包工头敢赢我的钱。
王工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22395.html
王工问我,你觉的做监理最重要的什么?我很教条的回答,公正、独立、自主。。。。王工笑了笑,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怎么样保护自己呢,安全守则:能不签的字就不签,不是你负责的的就不要负责。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施工单位过来签个字就这么难,每个人都互相推脱。如此小心的王工却是工地里第一个出事的。他跟我说的安全守则才一半,另一半是马工后来告诉我的,不该吃的饭不能吃,不该拿的钱别拿。王工上一个项目出事了,而工程的有些位置是要终身负责制的。王工进去了。李工说,如果越狱的话他肯定行,那牢房是他前年监理过的地方。
马工
老马是我师傅。我第一天就知道跟错师傅了。第一次带我上工地没教我任何东西,只是和我说了三个黄色笑话。老马看我目瞪口呆的样子说,小伙子要把监理工作做好,第一步就是把妞泡好啊,否则怎么和施工单位沟通啊。放心你跟我一年就是合格的监理了。今天晚上就带你实习一下,带你洗个燥。我以为是开玩笑,没想到晚上老马真的找我了。老马让我给施工单位打个电话,让包工头一起去。师傅的第一个吩咐只好照办。对方以为我已经挂了电话,在那边骂道,昨天刚去过今天又要去,迟早生梅毒。敢情昨天马工去过了,今天不好意思要求,所以让我打的电话。出去潇洒有个程序。先是酒店里吃饭,再去ktv喝酒,而后是浴室里洗澡。在 ktv的时候,两美女左右一敬酒,心理一热我就喝高了,吐的一塌糊涂,当场趴下了。搞的大家一点兴致都没了。马工很不高兴,说以后在也不带我出来潇洒了。还好马工的这句话,让我终于没堕落下去。马工说过的最有名的一句话,监理就是包吃包嫖的专业。
叶工
叶工已经60多岁了。皮肤黑黑的,老是不带安全帽带草帽,看上去活脱脱一农民。叶工是个很负责的人,他基本上都在现场,旁站这个工序都是他完成的,老人家日晒雨淋的真是敬业。我觉的跟着马工没什么前途,有空的时候我就跟着叶工到现场学习。渐渐的我发现不对劲了。老叶上现场就是去数钢筋,或者就是量一量梁柱的长度。而且是早上量完,中午再重复。老叶在做什么呢?我偷偷的问李工。老叶连字也不认识几个,除了会数数他是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家就一农民,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家种田呢,李工说。怎么当了监理呢?他的女儿是公司副总的老婆,李工给我解释道。
总监代表洪工
总监我没见过,只是挂名的,只有在开工竣工才来。总监代表洪工就是我们监理办最大的领导了。洪工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信佛吗。我一愣。洪工对我说他信。洪工时刻保持着信仰,还能运用到工作上。有一根灌注桩老是塌孔,一直下不了钢筋笼。洪工在那里研究了半天提出了施工方案,买个猪头祭拜一下神灵,再下钢筋笼。据洪工的研究是可能是冲撞了神灵。让人想不通的是方案通过了,施工单位还真买猪头了。。。每次上梁的时候,他都要提醒施工单位准备好猪头,红布祭拜。除了迷信一点,洪工其实是个好领导。在我要调走的时候,他让好几个施工单位给我饯行,大包小包的送了不少。走的时候洪工把我一个人叫了出去,让我和他对着工地的方向许个愿,保佑工程顺利。当时我很认真的许了。不为别的就为他的诚心。
后记 有个监理和我说过一句名言:干过监理的就是人生的一个污点。
监理......这个词好深奥[第三 于:2008-06-01 08:02:13
02 年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一片萧条,到的第二天北电裁了8000人,学计算机的基本没指望找到工作。当时自不量力的试了又试,包括上workshop和做 volunteer什么的。workshop是各个学校办的,对新移民免费,学校从政府拿钱,直接后果就是整个workshop就那些老师高兴,市场不景气他们的学校生源就好,学生中间一片惨淡。一个月的上课+一个月的volunteer让我彻底死了找个编程方面的工作--照当时的招工广告的标准, gates来了恐怕都得因为不会个什么东西被拒掉。
workshop上有个同样来自中国大陆的同学,土木工程的,际遇就比我好。volunteer的时候据说得到了高度赞扬,完了居然拿到了个 contract,职位据他自己说就是 监理 。大概半年以后,我在打labor工的时候,很巧的又遇到了这位老兄。问了一下,建立一个 contract大概4-6个月,一天8小时,一个小时10块钱。突然的我就对我打得9块5一小时的labor工平衡了起来,无论如何我能做perm的呢
这个监理是监理公司的还是质检站的?[无根草 于:2008-05-26 11:47:48
首先,干好监理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10年的各种建筑施工经验,这监理的水平是很难上去的。
然后,监理公司的监理和质检站的不同。监理公司的稍微正规些(责任很大,施工的牌子永久刻着监理人的名字)。质检站的监理良莠不齐,关系很多。质检站主要是检查,尤其是快吃饭的时候。监理公司的监理要始终在工地的。
见到的工程中,主要是公办甲方腐败。曾经从派出所买出一个常务副市长,一万块(派出所的主要收入来源)。此人(不太爱钱)缺点只有一个:爱嫖。还有一些甲方给你送发票等等。见过最大的腐败(估计大于200万),北京朝阳规划局某长收了一张银行卡,把住总名下的一个私营公司(股份制改造产生,也是腐败)的罚款从1300万降到300万。
都一样,质检站和监理公司一个样。[青客 于:2008-05-26 19:07:12
监理的钱是工地拿的最少的,看大家都发财,所以监理受不了,一般小监理工资1000左右,监理工程师2500左右,连生活费都不够,浙江价格。而工地的小包工头请监理吃个饭就抵的上好几个月的工资了。结果是赚钱多多的给赚钱很少的管那就出问题了。监理公司有时候还把监理任务承包给下面的个人。监理业务都当盈利项目来做,就已经失去监理制度的初衷了。最早引进监理的时候请了不少老外监理,效果就很好,老外工作很严格,人家工资高啊,那时候才90年的时候就一万多工资了。据说拧个螺丝人家老外监理也检查,还要你正三反三按规矩来。现在施工单位和业主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人家也接不来工程。监理也管不了施工单位,所以还不如混吃混喝了。
质检站是工地的老大了。结果也是个自负赢亏的单位。你说一个只在饭点才来工地检测一下资料的单位能有什么用处。只是大大加大了工程成本的一个狗屁单位。没次工地竣工验收的做后一项,就是吃饭发纪念品。
Seismologist Says Aftershocks Impossible to Predict
All Things Considered, May 21, 2008 · Walter Mooney, a research seismologist with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in Menlo Park, Calif., says the aftershocks following the earthquake in China are typical so far, but there's no real way to predict them. Mooney tells Melissa Block his Chinese counterparts are surprised by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and loss of life after the quake.
关于预制板中的筋和丝及其他。[njyd 于:2008-05-25 04:47:47
俺不是建筑专业的,但以前在工程队时盖过三年房子,所以一直对建筑行业比较注意。那时盖房子简单,家属宿舍是砖墙(24,墙厚等于一块砖的长度)木梁结构平房,大约72年盖的当地机务段办公用房是砖墙(36,一块半砖)预制板屋顶。
我下面说的都是非专业水平,只能保证部份正确。
据我所知我国对筋和丝的区分是直径的大小,大于等于6mm的就叫钢筋,小于6mm的叫钢丝或铁丝。
建筑上用的钢筋最细的是6mm,以上是8、10、12、14再往上,圆钢筋是6-12mm,螺纹钢筋10mm以上,俺见过的最粗的螺纹钢筋是 32mm。圆钢筋是表面无纹路的,螺纹钢筋表面有两条连续的顺长凸出棱,两条棱之间是一条条的斜凸出棱,有凸出棱的目的是加强钢筋与水泥之间的结合力。圆钢筋为了加强结合力,端头处要弯成钩状,螺纹钢筋端头可以不弯钩,但实际施工时往往也弯个钩。
6mm米钢筋只用于各主筋之间的连接定位,不承力,承力钢筋都是8mm以上的,因为钢筋轧制时会有误差,好象只准正公差,钢筋出售是按重量算的,轧的粗些对钢铁企业有好处,买到的6mm钢筋一般实际直径是6.5-7mm,有的甚至接近8mm,所以有的建筑商就拿这种正公差大的当8mm用(因为设计时取的安全余量较大,除了象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一般不会出问题),这里暂且不说过于偷工减料的奸商。
先说说钢筋混凝土中的配筋问题(钢筋的选择和放置位置),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很高,但抗拉强度基本没有,加入钢筋就是为了增强抗拉强度,没有钢筋的混凝土板跨度稍大自重都能压垮。既然是为了增强抗拉强度,那么钢筋放置的位置就很讲究,原则就是放在受拉力最大的位置。知道这个原则,看钢筋放的对不对就很清楚了,对于方柱来说,最粗的钢筋放在四角,其他的也放在接近表面的地方;对于两端支撑的梁,最粗的钢筋放在两个下角,其他的放在两下角之间的下表面,不过为了加强梁的横向强度,两个上角也要放次粗的钢筋;对于只有一端支撑的挑梁,最粗的钢筋就要放在两个上角,也就是普通简支梁反过来。据说某地曾发生过阳台钢筋放反,主筋放到了下面,造成在正常使用中阳台垮塌。另外,房屋改造中绝对不能改变梁、板的支撑方法,否则会改变梁、板的受力方式,里面的钢筋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对于楼板和屋顶(平板桥梁类同),承力钢筋均匀放在下表面,平板桥梁要求较高,上表面也要放些钢筋,当然比下表面细、少得多。
如果上下表面都有钢筋,就要用6mm钢筋把上下的钢筋连接起来扎成笼状。
混凝土的中心位置基本不放钢筋,要放也只是为了加强钢筋笼的整体性,在建筑中不受力。
说是在表面,实际离混凝土表面有10-20mm,这是为了防锈,露筋是钢筋混凝土质量差的一个表现。
一般钢筋混凝土中用的最细的钢筋是6mm,只有预制楼板中会用到5mm的钢丝,这在后面会讲。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25748.html
既然说到钢丝,就先说预制楼板。
最早的预制板用的是六到八毫米的钢筋,后来应用了一个新技术,叫预应力混凝土,就是利用加上拉力钢丝或钢缆的弹性,对混凝土构件受拉力的地方预先给一个相反于受拉方向的压力,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钢在淬火后抗拉强度会有较大上升的特性,并且可消除在钢筋受到的拉力还远远未达到屈服强度时混凝土已开裂的现象,可充分利用钢的抗拉能力。因为钢的弹性较大,受到不太大的拉力就会伸长,混凝土是没有弹性的,里面的钢筋稍有伸长就会开裂。我第一次见到预应力混凝土的介绍是在说南京长江大桥的文章中,南京长江大桥的引桥用的就是简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造这种梁时里面放的钢筋很少(相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制造时要先留好管道,当然这些管道都集中在底部,混凝土养护达到强度后穿入钢缆,加上设计好的拉力,两端再锚固,这个拉力在梁的使用全寿命中一直存在。这种技术可以节约大量钢材,大桥通车后到现在已经整四十年了,从没听说过曾经换过梁。
这项技术也用在了预制混凝土楼板上,生产预应力预制板用的是五毫米冷拔钢丝,这种钢丝是经过热处理的,弹性很强(俺用它做过弹簧),有的还压出横向浅槽(起到钢筋上螺纹的作用)。
用五毫米冷拔钢丝的预制板叫预应力预制楼板,制作时先用机械把钢丝按一定的力拉长,有的是通电加热后拉直,(这个热度当然不能高)等混凝土凝固后放松,钢丝弹力回缩给混凝土下部一个水平压力。这种预制板耗钢量少,强度高。只是运输存放时要很注意支撑楼板两端,存放时要在两端支起,吊装时也只能平吊两端,如果支撑在中段自重就会压断楼板。到预制楼板的应用后期正规工厂生产的基本上都是这种,所以许多楼板因故断裂看看上去只有细细的“铁”丝,数量也比用钢筋的少得多。实际上真用铁丝的话不需要什么地震就会断裂,有时可看到农民建房过程中就发生楼板断裂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
预应力预制楼板也有个缺点(我猜测的),钢丝在使用时就加上了拉力,说明它的抗拉断余量较小(放多了也不行,拉力太大本身的拉力就会使楼板向上弓起开裂),当承力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开裂钢丝差不多也就断了。而钢筋的还有相当大的变形余量,混凝土开裂钢筋一般还不会断,还能把楼板拉着吊在那里,而且非预应力的可以任意增加钢筋量,只要放得下。
预制板
劣质预制板,从断裂处看,用的是6mm钢筋,数量也太小,说明这是私人小作坊生产的。
没有钢筋的预制板!!!!这就更过份了,看不到钢筋,这种预制板甚至在运输途中就会断裂。质量差到这种地步实际骗不了多少人,就象埃博拉病毒过于猛烈反而不会大范围传播,象上面那种劣质板反而害人多,因为装上去后看不出来,平常也能使用,等发现问题已经装在很多小楼上了。
预制板造好了该盖房子了,一块标准砖长24cm,宽12cm,厚6cm。所以砖墙就按标准砖的尺寸分12、24、36墙,这个尺寸是指墙厚的标称尺寸,实际厚度如果有抹面层还要加上几厘米。12只用在室内非承重隔墙上,你装修时如果想改变室内结构,见到12墙(有抹面层时实际厚度大约14- 16cm)是可以拆的。我国的民用建筑承重砖墙一般是24墙(有抹面层时实际厚度大约27-30cm,见到这种墙千万不要拆,否则会减弱房屋结构强度),一般的楼房也是这个标准,最早楼板直接搭放在砖墙上,因为多数是连续多间,所以搭放长度只能小于10cm,当地震或什么原因造成墙体稍有变形楼板就砸下来了。
唐山地震造成大量的这种结构楼房倒塌,大约从76年以后,我国开始越来越注重房屋的抗震性能。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当然想复杂了也没那么多钱),既然容易掉下来,就想法子不让它掉下来。开始是要求预制板两端要留出一定长度的钢筋,楼板搭放好后将对头的楼板钢筋连接在一起(后来是要求焊在一起),再浇上水泥。这样一层楼板接近连成整体,墙体变形时会被隔壁楼板拉住掉不下来。
砖墙毕竟是个薄弱环节,大的震动袭来时比较容易裂散倒掉,这样楼连成一个整体也无济于事,即使墙没倒,但位移较大,使楼板得不到支撑,各楼板钢筋、钢丝之间的联接又不是很牢固,不能保证能承受住楼板加上承载物的重量。于是又加上圈梁,就是在支撑楼板的位置浇上一层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平一面框架,把砖墙的上部联在一起。这样砖墙位移的可能性就减小很多。同时在砖墙的基础部分也加上圈梁,加强基础的牢固性。
但这样结构的楼房各层之间联接还不太好,对水平方向的抗震力还有所不足,于是在圈梁的基础上再加柱,把各砖墙的拐角联接处都加上钢筋混凝土柱,把圈梁联接成整个框架。
这种带框架的结构(不知道正式名称是什么,俺给它起个名字叫“后浇框架”)与框架结构的房子有所不同。
框架结构是先造好混凝土框架,再用砖砌里面的墙,砖墙不参与承重,所有的重量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承受,所以框架结构的梁柱都比较粗大,尺寸大于砖墙的厚度,耗钢量也大,这种方法盖的房子或在里面或在外面可以看到凸出的梁柱。框架结构的梁柱可以做的很粗大,最大的承重能力可以做得很高,所以高层超高层如果用钢筋混凝土一般都是这种结构。
后浇框架是先砌好一层砖墙,在该有柱子的地方留下空档,砌好一层砖墙后再浇灌柱和圈梁,混凝土柱基本不参与承重,承重主要还是靠砖墙,圈梁和柱的主要作用是把砖墙联成一个整体,以加强稳固性。所以这种后浇框架的框架部分比较薄弱,一般不会超过砖墙的厚度,里面的钢筋用量也要少得多。因为浇筑时砖墙本身就作为模板的一部分,混凝土直接浇在砖上,与砖墙的联接较好,现在还要求砌砖时在砖缝中放上些钢筋,一端伸入待浇梁柱的空档,以更好的加强砖墙与框架的整体性。但砖的抗压性毕竟不如混凝土,所以这种后浇框架结构只见到在六七层以下的民用楼房中使用。
这种后浇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已经相当好了,但如果开间太大(如教室)或当地抗震要求很高,预制楼板毕竟是个薄弱环节,楼板与框架的联接不太牢固。把楼板改成整体现浇,框架变成盒式结构,这样就可以抵抗相当大的地震烈度。这样的(整体现浇楼板、后浇框架)结构可以说达到了砖墙承重的极致,如果框架中放上足够的钢筋,我想应该至少能保证在这次地震中不会垮塌。不过这可能只能用于开间较小的民用住房,开间大的教室还是用框架结构比较保险。
瞎扯一通,戴好安全帽准备挨砖。
纠正部分错误。[虽然很丑 于:2008-05-30 20:55:13
你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是写出来的已经有专科生的水平了。
看到河里大牛都不吱声,我就拉滥竽充数一下。
你说的第一种建筑结构叫砖混结构。由砖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受力。砖结构(专业上叫砌体结构)抗侧向(水平方向)力的能力很弱,钢筋混凝土的能力强很多,同时,地震力主要是侧向力,所以,砖混结构比砖结构的抗震能力强很多。当然比框架结构(完全由钢筋混凝土柱子和梁承力)还是弱一些。
预应力梁多用在跨度大的结构上面,比如厂房和桥梁。使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粱的抗力,同时降低梁的高度,提高建筑净高(就是地面到梁底的高度)。它的弱点是质量受施工影响很大。因为它的强度是由施加的预应力(专业上叫预应力张拉)决定。预应力小的话,就如同钢筋混凝土里少放钢筋,没有效果。预应力大的话,可能会把钢筋拉断,甚至把梁崩坏。整个施工工艺较复杂。他还有寿命问题。预应力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但是现在的钢材工艺已经较好的解决了这问题。
剪力墙说白了就是一片钢筋混凝土墙,如同砖墙一样,只不过是由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很多高层建筑的电梯间都是剪力墙。他的抗震能力又强于一般的框架结构。
现在开始说你的错误。冷拔钢丝不会降低钢丝的强度。他的作用是在相同受力的情况,减小钢丝变形,从而更有效的利用钢丝的强度,使得钢丝和混凝土更好的协同工作(因为混凝土变形能力很弱)。
基本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筋越多结构越结实。国内有超筋的说法,就是钢筋太多也不好,破坏的时候会是突然破坏,没有预警。我在国内的时候也相信,来美国以后才知道这是扯JB蛋,看看美国的配筋,怎么人家先进国家的结构都是不合格的超筋梁柱呢?我现在持这样的看法,超筋这个词是穷国才用的。
一般来说,钢结构是抗震效果最好的结构。施工速度也快。问题是钢材的价格远远高于混凝土。在美国,人工成本高,施工速度可以抵消部分材料成本。中国的人工成本低(美国1/10不到),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重大,所以相比较而言,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性价比更高。
在建筑材料里,砖最便宜,混凝土次之,钢材最贵。这样一来,这些建筑的造价是这样的砖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
可以看出想要好建筑,就要多花钱。
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是分不开的。国内砂霸石霸很多。砂霸石霸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强行以高价卖给施工方砂石料。其实高价还好说,砂石料值不了几个钱,再高也就是多花十万八万的。关键是他们的砂石料往往质量很差,含泥量高,级配差,强度低,这样的砂石料配出来的混凝土强度自然上不去。
还有就是国内地产商往往会拖欠施工方的工钱。这样施工方只有通过节源的方式减少开支。节源有两种方式,拖欠工人工资和偷工减料。拖欠工人工资不是好办法,队伍散了以后怎么玩?所以大多数施工方采取偷工减料的方法。地产商自己理亏,通常也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强迫监理验收。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师也学乖了,配筋明显要比以前多,就是怕哪天建筑有问题会牵连到自己。就结构方面,国内的建筑质量问题基本上是施工问题。设计问题通常发生在业主改变建筑使用功能,而未通知设计方的时候。
关于冷拔钢丝,其实就是预应力处理[老驴 于:2008-06-07 19:03:55
但是在缺乏技术和设备保障的小厂,做这种预应力处理根本就是瞎蒙,没法保证质量。要不是当年实在穷,应该不会出此下策。
另外理论上说,非预应力筋也不宜做成‘超筋梁’,容易无征兆的脆性破坏。(受压区混凝土先被压碎),当然实际结构设计中,超筋梁少筋梁第一步就排除掉了。
楼板屋盖纵横墙承重+构造柱+圈粱的体系应该就叫砖混结构。
另外个人认为这次学校大面积粉碎性坍塌,人祸大于天灾,和国力有关,象日本那样搞成几万十几万日元一平米的造价太不环保了。和现行建筑发包市场监管不规范有关,层层转包,办学专款业主挪用压价,特别是小地方,这个谁都清楚。还并不完全是施工方的责任。
预制板的整体性差,在抗弯曲和挠度上出问题的可能性大。
看到对唐山地震的回忆,也是提到预制板会从支撑墙上脱落,对人员杀伤很严重。
现浇楼面用钢筋网加固,整体性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成本确实也上去了。
先要在房屋外表面沿各墙壁的交角处打上钢筋混凝土框架,因为这框架与原房屋基本是分离的,所以还要在许多地方用钢筋向内拉紧。
但我比较怀疑这种加固方法的实际效果,看到这次灾区有的幢房子外部的加固框架还立着,内部的房子没有了。
国内的一般的民用建筑使用框架结构,现在的所谓的框架结构,正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其他的结构均为非承重件,也就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是关键,还有结构的承重能力不一定和钢筋的密度成正比,这里钢筋的强度和后期加工(冷拔,冷轧,热轧。。)也很关键,这决定了钢筋发生屈服后还能继续承重的能力和时间,即人们撤离的可能性和时间。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的承重力更大但关键的预应力构件应定期的进行检查,因为这种构件更为"娇贵"。
从南京的新建筑看,一般五六层以下的都是砖承重后浇框架的,现在都是现浇整体楼板,五、六层以上的一般都是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基本上都是框架结构。我现在的实验楼五层,是框架结构。比较牛的去年在我家傍边盖了个二层居委会活动中心,也是框架结构,不过承重柱很细。
关于剪力墙,我猜应该是框架中某些部分的墙体做成与框架一起浇筑的,里面也有相当多的钢筋,以加强框架的强度。有时在大楼工地上可以看到打框架时已经有些墙一起打上了。
如果在房子里面或者外面看到凸出墙面的柱子,这就是框架结构的,当然是要八、九十年代以后盖的。以前砖承重的房子有的也可以看到砖砌的烟道凸出墙面,也有在外墙上有凸出墙面的砖柱,以加强砖墙的强度,最常见的是砖砌围墙,两米多高也会隔一段设个凸出的砖柱。
预制板抗震能力很差,用了很多方法也不太行,主要是因为楼板不是个整体,断裂后即使两端被吊住中间也会塌下来砸人,整体现浇楼板中间断了还可能会象阳台那样挑着。
钢架结构当然最牢,我在七十年代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当时的技术钢筋混凝土最高只能建四十层,四十层以上只能用钢结构,也有特高的楼最上面三、四十层用钢筋混凝土,下面的用钢架。
但钢架也有个缺点,不耐火烧,双子楼被撞的部分如果是钢筋混凝土可能能多撑一段时间。
框架结构。
后浇框架的施工,上图可见过长的砖墙中也留下了构造柱的空间,砖墙端面不齐是为了与构造柱更好的联接。下图可见砖墙砌好后再做圈梁的模板。
后浇圈梁,上面的模板是地平处的圈梁,可以看到最下面还有做好的基础圈梁。
圈梁设计图,没画钢筋。
后浇圈梁施工中,可以看到构造柱,上面伸出的钢筋也是构造柱的部位,可以看出用钢筋量很少。
框架结构承重柱的用钢量,可以与上图比较一下,当然楼的高度也大不一样。
这张图有点搞不清楚,看上去象框架结构的楼板整浇模板,如果是后浇框架不会用这么粗的钢筋。钢筋都扎成笼状,粗的是螺纹钢筋,细的是6mm(看上去象8mm)圆钢筋。图中楼板钢筋还未扎上。
现浇楼板的钢筋,左上角的粗螺纹钢筋处是梁,这应该是框架结构,方盒子与上面引出的铁管是电线管道,
螺纹钢筋
现浇楼板的钢筋也是这样扎法。
现浇楼板正在浇灌混凝土,可以看到楼板部分的钢筋,中间部分只有下面承受拉力,所以只在下表面放置了钢筋,靠边部分上表面也可能承受拉力(当中间出问题时,边缘的楼板就成了挑檐),上表面也放置了钢筋。
这张立柱钢筋的照片比较清楚,可看到钢筋都被放置在四周,中心没有。
为后浇框架留下的浇框架空间。
浇好的后浇框架构造柱。
后浇框架整体楼板,因为圈梁上表面与楼板上表面平,所以从这里看上去没有用预制楼板的圈梁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