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 2008

earthquake technical data-12

集全国之力,全面深入地排查、检验特种设备。我们从全国17个省抽调了251位同志奔赴重灾区(除基础设施已基本被破坏殆尽的震中区),加上四川省局 705多人,共956人,展开了大规模的集中排查。我们很快就得到了一手情况,在6个重灾区(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受损特种设备数量高达20918台。其中,电梯20041部,氧舱101台等。

在灾后重建阶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主要围绕恢复生活和恢复生产展开。主要有四项措施:

第一,开展压力管道排险、评估和检验修复工作。对地震中受损的压力管道等基础设施,一是组织排险,二是组织检验和评估,三是组织修复。尤其是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生命线输气配气管道,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提供质检部门的优质服务。

第二,在灾后重建中合理规划特种设备布局。对受灾严重而需要重建的城镇,在政府拟定城镇规划时,积极提出有关城市燃气管道、加气站、充装站的合理布局。加强特种设备各环节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为建设一个足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新农村、新社区、新工厂作出贡献。

第三,严密监控已修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通过增加检验频次,强化监控手段,跟踪运行状况等措施,严密监控,保障安全运行。

第四,开展特种设备抗震性能研究。提出地震易发地区特种设备设计、制造等环节的抗震措施,完善特种设备法规、安全技术术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抵御地震灾害的性能。

 

指示四川省质检局对四川省政府“5·12”救灾指挥部实行了“三提供”。

第一,提供灾区特种设备的分布情况,有效地避免了救灾过程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爆炸等次生事故的发生;第二,提供特种设备抢险救灾的七大安全注意事项,譬如,不得随意扭动或搬动阀门,在拆除建筑物时要关闭建筑物内管段两侧阀门等;第三,提供施救用特种设备的分布情况,这样便于前线及时调用所需的设备,抢险救灾。

事后证明,“三提供”是非常及时而且有效的,迄今为止,灾区没有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受损引发的次生灾害。

 

■简易房需“简”更需实用

建设简易房的材料简单,施工方便,主要采用砖石、木料、门窗、稻草等,同时需要大量的木杆、竹竿、笆片、竹席、油毡、防洪草袋、大铁锔、铁丝等建设物资。建设过程中,几把瓦刀、一个泥抹子、一把锯、几把铁锹,就可以施工操作。

唐山建设简易房时,解放军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每天投入6万兵力,按统一部署,划片包干,按建制分配任务;此外,民间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唐山百姓当时有10万多人参加建房,凭借自力更生精神,最高记录一天建成简易房20万间。

唐山当年简易房建设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一是较大型企业单位组织职工和家属统一修建,解放军和街道配合。二是街道、解放军组织居民集体修建,有关单位配合。三是集体修建与农村各家各户自建相结合。农村年老体弱家庭由集体负责修建。四、其他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简易房建设以“简”但实用为宜。

目前,唐山市正在积极组织有震后建简易房经验的志愿者,一旦四川灾区有这方面的需求,可随时前往指导简易房建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苏教授:抗震救灾一般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紧急抢险和救援,在受灾群众脱险后,就要尽快恢复人们基本的正常生活秩序,工人能正常上班,农民能正常务农,医院、学校、商店、饭店都能正常运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恢复人们基本的文化生活。能做到这些,就能使灾区人民看到生活的希望和未来,有了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一般而言,恢复阶段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唐山大地震发生在7月28日,当时经济条件比现在差很多,到过春节时,灾区的群众就可以在自己简易的家中包饺子过年了。最后才是重建,重建和恢复并不矛盾,甚至还可以同时进行,恢复只是让灾区人民暂时有了栖身之所,能过基本的生活。重建是要为灾区人民留下使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建筑,这不能只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讲究科学规划和全盘考虑。

当时要求楼间距和楼高之比是1.6:1

者:我看到你们所在的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这座小楼建得很别致,有什么特殊讲究吗?

苏幼坡:这座楼是按抗11度烈度建设的隔震建筑,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放有橡胶隔震垫,可大大减小地震力,打个比方说,如果遇到8级地震,对它的影响则相当于5.5级地震,它的建设成本并不高,只有1800元/平方米左右。

 

一天天变冷,窝棚是肯定过不了冬,人们就开始准备搭建过冬简易房了。这时,全国的支援也陆续赶来了。我记得,解放军帮我家支起了柱子,我和亲戚邻居们一起就开始在空地上建起简易房。从废墟扒来砖头,从摇摇欲坠的房子上摘下破门窗,从单位领来油毡、席子。房顶用木头块上好梁,搭上檩和椽子,上面铺上席子,再用麦秸和泥抹在席子上,盖上油毡,最后铺上砖头,这样房顶就完工了。然后,用废墟里扒来的砖头把房子的四周垒起半截墙,上半截墙则是用苇席和木头组成的,两层苇席中间是空的,两边用泥抹上,这样既保温又防震。

但就是这样的房子还是过不了冬,因为有很多缝隙,后来就在每天下班后用麦秸和泥堵洞。为了保暖,房子里还要垒上火炕,盘上炉子。就这样,一个防风、防雨、防寒、防震的房子在入冬前就建成了。

在简易房的房顶建好后,我们就从窝棚搬进了“新居”,然后把窝棚的材料又用在了简易房里。我们一家在这样的简易房里一住就是八年。

 

孙庆森:旧唐山市原来是在开滦煤矿和钢铁、陶瓷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的,一般是先有工厂,然后在工厂周围建设生活区等相关配套设施,整座城市内大小工厂林立,每个工厂周围一片居民生活区,工厂和居民区交叉分布,城市显得杂乱无章,十分落后。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规划部门对唐山市进行分片包干规划建筑设计施工,把工厂迁出主城区,政府主导使工业区和居民区分离,唐山市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汶川地震后,原先一些离居民区较近的企业,尤其是有污染的企业应在新的规划中与居民区分开,实现功能分工。

孙庆森:事实上无论哪种建筑结构,只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抗震规范来建设,都能起到抗震的效果。相对而言,框架式结构的设计是经过认真计算后,按数据要求来设计和施工的。砖混式建筑则需要用圈梁和构造柱来支撑才能起到防震的效果。砖混式结构的建筑采用构造柱是唐山对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做出的贡献。

此外,内浇外砌、内浇外挂式结构也是地震后唐山重建时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型式。尤其是内浇外挂结构是借鉴北京前三门改造时的经验,抗震效果很好。

王春燕:我们将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灾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重建时全部采用框架式结构,更好地保证这些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

孙庆森:四川灾区以山区为主,可供利用的粘土少,使用粘土砖也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政策,相对而言,在灾区提倡框架式结构是可行的。还有就是尽量不要使用传统的水泥砌块,它很容易造成房倒屋塌。医院尤为重要,如果医院能做到有效防震,可以在第一时间成立抢救中心,对因地震造成的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

 

 

根据唐山当年防疫灭病经验,震后极易出现的是饮用水污染、人畜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尸体处置不当引发传染病问题。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应尽快成立防疫灭病指挥机构。按照军民结合、专业人员和群众结合、援助灾区防疫队伍和当地防疫人员结合的原则,协调配合,打一场防疫灭病的人民战争。

2、把好“病从口入”关。应设专人对饮用水源净化、消毒,专人监督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

3、加大蚊蝇灭杀力度。应大范围、不间断、拉网式对易滋生蚊蝇的重点部位作深层喷药消毒,防止蚊蝇大量孳生。唐山当年共组织2000多名专业消毒员,对房屋废墟、垃圾堆、固定或临时厕所、污水坑等重点部位喷药,反复消毒达八十多次。

4、注重个人饮食卫生。已脱离险境人员特别是抗震救灾人员,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尽量不喝或少喝没有经过消毒的饮用水,尽可能吃一些咸菜或饮用淡盐水,以补充盐分和水分。同时,还要注意临时就餐场所的清洁和餐具消毒。

5、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应尽快组织修复或搭建简易防蝇厕所,设立固定地点堆放污物和垃圾,并及时组织消毒。

6、清尸防疫。尸体清理应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组织专人将尸体运送到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地的固定地点深埋。唐山当年就是通过解放军将10万多具尸体运到郊区,对尸体及局部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深埋地下1.5~2米,并加盖土壤和石灰的办法,有效控制了因尸体腐烂造成的水源和空气污染。

 

震后防疫,范印舫认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震区夏天怕霍乱,冬季怕鼠疫。“震区需推行‘疫点拔源’,对疾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早布控,在曾经的疫病流行区域重点搞疫点,提早预防。”“震后防疫贵在坚持。防疫过程中要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增强群众的抗体,以唐山的经验,震后防疫至少要连续搞3年。”范印舫说,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非常重要。从1977年初开始,范印舫组织制作了卫生电影幻灯片,在全市定期进行卫生防疫知识宣传,群众自我防疫得到提高。

李连仲:时代不同了,唐山地震时,没有这么多帐篷,市民们就通过各种方式搭建临时住所。刚开始,人们用木棍、塑料布搭个帐篷避风避雨。大约过了十几天,国家发放了一批油毡,人们又开始建简易房。那时候都是自己动手,孤老、困难户由部队帮着建。一时间,大家都成了瓦工、木工,先砌出半截砖墙,再找来木棍支起四个角,最后用油毡加盖在房子顶部。虽然简易房不如正式房舒服,但冬天不透风,夏天不漏雨,在灾难面前,这已经算是很好的住所了。我们一家在简易房里住了6年,才搬进正式的住房里。

现在条件好了,各省正在加紧生产援建的活动板房,这种房子肯定会比简易房舒适。但反过来说,不管帐篷还是活动板房,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将来真正的住房建成后,这笔物资就没了用武之地,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我从电视上看到,四川灾区很多倒塌的房屋都露出木料。唐山的“简易房经验”应该也适用于这些地方。虽然目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受灾群众的安置问题作努力,但灾区群众也可以就地取材解决问题,比如从废墟里挖些木材、砖块,充当建房的原材料。特别注意的是,垒墙时一定要用砖块,不能用石块,砖块更易于抵抗余震。

 

吴贵根据唐山当年搭建简易棚的经历总结后得出,搭建简易棚时,要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危墙的安全地方作为棚址,再将门板、柜板等平木板悬空约20厘米搭成床铺;选择比较细又结实的木料(多数从震垮的废墟上就地取材),每两根一组顶端固定成“人” 字,下面埋到“床铺”两侧的土里,每个简易棚至少前后排列埋3组,上边搭一根横梁与人字桩上端固定牢固,后边再斜支一根木棍固定,两侧用细木杆加密固定,简易棚骨架就完成了。再用塑料布等防雨的东西苫在棚架上,留出前后门,防雨层就完成了;用植物秸秆靠在防雨层上,既可以挡光,又可以保护防雨层,还可以保暖,作为保暖层;用绳子将保暖层捆绑牢固。这样,一个简易棚就搭好了。白天阳光充足时,可以掀掉向阳一面的保温层,让阳光射进来,即可以提高棚内温度,又可以杀菌防病;早晨可以打开后门,让空气自由流通,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天热时可以遮阳通风使气温降下来,天冷时可以多加保温层和关严前后门,使温度升高。

特种设备共有八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如燃气压力管道或者煤气罐;另一类则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起重机械,当前四川前线抗震救灾中,抢救废墟中的群众,大都会使用。不过,在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特种设备是锅炉。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占到电力85%左右,核心设备就是电站锅炉。

可见,如果没有特种设备,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特种设备一共是443万台,压力管道一共是62.2万公里。2006年,国家权威机构研究资料显示,以特种设备为重要基础设备、设施的主营收入占GDP的64.13%。

作为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我们主要把住两关,首先是生产企业准入关,实行严格的准入许可;其次,对已经运行的特种设备,定期检测、检验,保证安全。一般半年到一年一次,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譬如,对于本次地震灾区的特种设备,我们就全部实行地毯式排查,进行了检测,消除安全隐患。

 

第一,关注特种设备引发次生灾害。

如果某些特种设备被损坏,内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泄漏,人体吸入就会中毒,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就会造成地震的次生灾害,导致生命危险或者财产损失。

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基础设施就会遭到破坏,特种设备也很可能被损坏。在抗震救灾中,吊车、挖掘机等大型救灾器械,稍有不慎,也会损坏特种设备,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关注作为基础设施的特种设备受损情况。

我刚从成都回来,那边有两万台电梯受损,大家不得不迈开双腿爬上爬下。现在暂时还可以忍受,但如果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电梯还未修好,就会给群众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第三,关注与生产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在恢复生产阶段,许多特种设备要投入运行,这就必须排查其受损情况,开展检验检测,确保生产安全。

http://bbs.top81.cn/fangwu/viewthread.php?tid=60217

震中汶川地形图(老军用地图,航图,等高线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21320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21320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21320
点看全图

 

http://kcjun.5d6d.com/thread-1848-1-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6290f501009395.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