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7, 2008

earthquake technical data -7

我是搞大型机械工程设备安装的,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螺纹千斤顶的原理来抬升,移动上百吨的设备,把一颗双头螺栓底部垫砖,螺栓顶部垫铁板至所需撑起的部位, 用两把扳手旋转螺栓上的螺母,并可多用几个螺栓顶牛,交替顶高并填塞砖块来抬高楼板,由于螺纹可承受上百吨的重力,两把扳手就可以顶起五层楼.绝对可行. 个人发帖能力有限,请相互转载,引起领导注意。
你知道这一帖可以使多少人免予截肢吗,帮帮灾区人民吧,谢谢大家.
隧道专家:10人的非机械化救援分队: 50t千斤顶1个, 5t钢葫芦1个,5kg大锤1把,可剪断Φ10mm钢筋的海钳1把,钢管、绳索若干。铁锹(全部圆头)7把,十字镐3把,轻装,行军速度基本可以达到和正常行走速度,山区防滑建议装备冬制军靴,一定要带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在类似的隧道掘进施工时,安全帽挽救了很多生命。)
一、救援队工具配备一定要合理。昨天看到坐冲锋舟赶去救灾的战士只带了简单的锹稿工具,觉得很不合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建议要合理配带多种简单机械,尤其是千斤顶、倒链、滑轮、大力钳等。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没有回劲,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还可以防止楼体进一步跨塌,压伤下面人员;千斤顶还可以将挡路巨石移开,快速打通道路;倒链可以一端固定,吊起或拉动楼板,一个倒链运用得好可以胜过百人;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省力,大力钳更是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建议赶紧收集简单机械给抢险队配备,(千斤顶在机动车上一般都有),在大型吊车等现代化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更加重要,会使抢险工作效率更高。
二、 建议赶快疏通排水通道,以免积水灌入地震废墟,给废墟下的同胞生命造成威胁。唐山大地震时,很多压在低洼地带的人都是被积水呛死的呀。
三、 建议快用“人力”打通救灾通道。救灾通道被堵死,外面的救援车辆无法进入,不要坐等专业修路队,要多派人手,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和简单机械打通道路:千斤顶完全可以将巨石 移开,卡车也可以用推和拉的方法移开障碍!人命关天,灾情紧急,不容等待!
四、 建议采取多种方法,搜寻地震废墟下的生命迹象。在先进科学仪器无法运达或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铁皮等物品围成大喇叭形,小口放在耳朵上,大口对准废墟,这样可以将废墟 下微弱的求救声放大几十倍,对寻找生命会很有效(尤其夜间效果会更好)。
五、建议灾民千万别大规模外撤,这样只会使灾区人心浮动、心理崩溃、人手更缺、道路更挤、灾上添乱。对抗震救灾工作有百害无一利。地震不比洪水和战争等灾害,灾民完全可以就地安置获得安全,根本没必要大规模外撤。看到一方面很多同胞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外面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灾民(尤其是青壮年)外撤,尤其是在一刻千金的救人时刻,很多灾民占用部队冲锋舟往外跑,很不合理!建议马上稳定人心,让灾民就地安置,展开自救,给废墟下的生命增加抢救力度,给伤员让开外运通道。
六、建议充分利用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组织灾区民众充分自救。可以把幸存者就地组织成救灾队,也可以组织轻灾区救援队赶赴重灾区,可以带领群众挖野菜补充粮食不足,采草药解决药品短缺。。。。。赶快形成青壮年抢救废墟下生命、老人给救灾队出主意、做饭的局面。所有这些方法,唐山大地震时都用到过,效果很显著。尤其对目前救援人 员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更是必要。
七、建议马上印制大量慰问宣传材料,给灾民送去全国人民的关怀、增添抗震救灾的信心、平息灾民恐慌浮躁的心理、增强灾民战胜灾害的勇气、增加

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发生频繁。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因此,在众多防灾工作中,日本尤其重视预防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在制定地震对策中,日本人善于“瞻前顾后”,即从过去的地震中总结教训,展望未来可能发生的震灾,不断改进防灾措施。

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前所未有地冲击了日本原有的地震防灾体系。这场里氏7.2级的地震给日本近畿地区神户市、芦屋市、尼崎市、大阪府丰中市等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共有6434人在这次地震中死亡,受伤者近4.4万名,约65万座建筑物受损,经济损失达10万亿日元(约合858亿美元),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被灾难震惊的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地震防灾体系,并迅速弥补了不足。

大地震使日本人意识到交通系统和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在这场地震中,阪神高速公路神户线坍塌,山阳新干线的桥墩坍塌,28号国道坍塌,通往神户方向的主干道严重拥堵。日本人由此发现这一地区许多高速公路抗地震纵波的能力较弱,一些修筑较早的道路抗震措施滞后。地震过后,在行政主导下,道路和桥梁先后都得到了加固。同年6月,日本还部分修订了自1961年起实施的《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了在警察疏导下确保消防车辆通行的措施和交通管制情况下驾驶员的义务等,以避免道路拥堵延缓救灾。在地震中,神户市内超过80%的死者死于建筑物倒塌,尤其是老朽的木结构房屋。地震后,《建筑基准法》先后3次得到修订,提高了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级别。同时,新建的住宅基本废弃了在屋顶铺瓦的传统方法。

大地震催生了受过特别训练的紧急消防援助队等救援队伍,这些队伍在2004年的新潟地震和2005年西日本铁路公司福知山线脱轨事故救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根据地震后修订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和《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国家防灾体系和地方公共团体防灾体系得以强化,基层地方政府可直接向总理大臣汇报受灾情况。

阪神大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是受灾地区曾经多年地震较少,人们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产生了近畿地区地震少的误解,从而放松了警惕。为提醒人们地震危险时刻存在,位于兵库县南部的野岛断层被保存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神户市中央区还建造了神户港震灾纪念公园。

5月11号我从广州飞回洛杉矶,12日一到家就听说四川省汶川发生7.9级的大地震的消息,这个月我才刚刚去过成都,很难想像地震这么突然就爆发了,而且造成这么大的损害,看到报道非常震惊,在这里哀悼死难,祈祷平安,希望救灾工作尽快顺利进行,也希望救灾抗震部门能对之后的余震有所防范。
    我长年居住的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处于美国特别大的地震带——圣安德列斯断层上,我自己就曾亲身经历过两次接近7级的地震,1994年那次大约是6.7级,但是地震在凌晨,地动山摇的恐惧依然记忆清晰,而这次四川大地震比我经历的那次要强十倍,新闻上看到山石倾泻,掩埋整个城镇,惨烈程度难以想象。
    地震是指由地震波所造成岩石圈的振动。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都能造成地震波。地震的强弱可用地震仪来测量。目前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震级是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 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1倍。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里氏规模 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达9.5。
而烈度则是指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由地震时地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地震烈度由意大利火山学家麦卡里(Giuseppe Mercalli)于1902年提出,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带上。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另一条地震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而这次发生大地震的四川,则是在第二条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带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长期以来,人们就期望能够预报地震,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但只是对地震发生后的一种记录仪器,并不能对地震做任何预测。一般认为,科学的地震预报应该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还通过超深钻井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球内部信息。但是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仅限于通过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做出粗略的中长期预报。在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地震前兆观测和监测。
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中国的地震部门在震前数小时正式发布了临震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疏散了大量居民。据信这次成功的预报避免了数万人的伤亡。
据国内的媒体报道,四川这次地震以前,有动物搬家、水库突然干枯的迹象,有人认为这是地震前兆,属于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梯度、地应力的异常等。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我看网上有蟾蜍大搬家的报导,并且不仅仅一个地方发生这种奇特的情况,武汉动物园的动物也狂躁不安,大概和地震也是有些关系,但是要预测地震,单靠这些迹象是不足的。
我在加州的家里经历了几次地震之后,对地震防护也有了一点点体会。房屋震动,第一反应是逃出去,但是建筑外部高空坠物反而是导致伤亡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事实上,在地震发生时,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防护对于保证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震的时候在室内,应先关闭煤气,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旁或墙角、厨房、卫生间等承重墙较多,跨度较小的地方,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并且可以使用枕头、被子等物,或直接用双手保护头部。躲避在坚固的家俱旁能在建筑物倒塌时提供一些空间,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地震,在家俱下躲避能防护掉落物对人的伤害。主震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在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在室外可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避免聚集在高层建筑及高压输电线下方。如在山区还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可寻找地势较高处躲避。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设法逃生。如无力脱险自救,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员。
对于象汶川发生的大地震来说,如果在震中地区,没有什么建筑可以抵御如此狂烈的震动,但是通过建筑设计来抗震,还是减少伤亡和损失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外科学家运用现代科技,设计建造了不少新型抗震建筑。地震高发区日本在这方面特别有经验,他们设计了一种叫做“弹性建筑”,有比较好的抗震性能。日本在东京建筑了12座弹性建筑物。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能量的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
    美国也因为地震频繁,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很突出注意抗震性能,其中一种比较成功的叫做“滚珠大楼”建筑。在硅谷最近兴建了一座电子工厂大厦,它采用一种抗震新法,即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组成的不锈钢滚珠,由滚珠支撑整个建筑,纵横交错的钢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紧紧地固定起来,当发生地震时,富有弹性的钢梁会自动伸缩,于是大楼在滚珠上会轻微的前后滑动,可以大大减弱地震的破坏力。
  第三种抗震建筑类型以日本的“弹簧大楼”为代表,日本鹿岛建筑部门发明了一种新的防震大楼营造法。其特点是,由弹簧把连着地基的基础部分和建筑物主体分开,让建筑物主体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而弹簧正是一种能吸收地震和其他振动冲击的中介物,无论地基怎样摇晃,建筑物都不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实验证明,烈度6 —7度的地震摇晃,传到这种建筑物时也将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地震造成的主要伤亡是在地震期内发生的,因此,建筑设计上采用防震措施,对于减少伤亡有很正面的作用。
这次汶川大地震是有记录最大的地震之一,因此伤亡十分惨烈。在这里,再次为死难者和幸存者祈祷,希望天佑我华夏子民!也希望中国建筑界能象美国和日本一样,对地震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地震带的建筑设计上注意研发抗震建筑,以避免将来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震感过后,广大网友以及众多的业主都在关注,我们住的房子能抵抗几级地震,哪种结构的房子抗震性能强?在地震来临时更加安全?为此新浪房产第一时间请有关专家解读。

住房防震标准

关于北京住宅项目的抗震标准,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周燕珉称,目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均按8度设防进行设计。所以,这次由四川汶川7.8级给北京带来的震感完全在住宅抗震系数以内。

地震时哪种结构的房子较安全

达到抗震建筑标准的同时,老百姓更关注的是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哪种建筑结构的住房更安全?连线北京为数不多的轻钢龙骨结构别墅项目的开发商代表,据称,目前住宅市场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龙骨结构以及几乎只有在别墅项目里出现的木结构。从抗震标准来讲,这些结构的住房都会按照建设部标准,达到八度设防的要求。但从安全系数方面,轻钢龙骨结构和木结构要高于其它形式。由于轻钢龙骨结构属于柔性连接,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只会出现变形但不会有崩塌、断裂的情况出现。

地震发生时 房屋受损谁负责

不管是怎样的建筑形态,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房屋损毁等问题,而此时最直接受影响的业主改如何面对灾害带来的损失?如何保证住房财产的安全?

目前贷款购房中,财产保险的保险责任,有:台风、暴雨、雪灾、冰凌、突发性滑坡、泥石流、海啸、洪水、火灾、山崩、龙卷风。除外责任:地震及地震次生原因等等。因此,购买房贷险者在购买房贷险的同时也应购买一些其他财产保险种类对以上风险进行补充,如此,就会让购买房贷险者即使出现不可避免的“ 突发”损失,也会有“补救”,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七日电(记者 阮煜琳)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地震研究及地质灾害研究专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专家冯梅今天做客国土资源部门户网时分析指出,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首先,从震级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稍强。唐山地震国际上公认的是七点六级,汶川地震是七点八级。其次,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唐山地震是拉张性的,是上盘往下掉。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响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十二点九秒,汶川地震是二十二点二秒,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强。

第四,从地震张量的指数上看,唐山地震是二点七级,汶川地震是九点四级,差别很大。

第五,汶川地震波及的面积、造成的受灾面积比唐山地震大。冯梅说,这主要是由于断层错动的原因,汶川地震是挤压断裂,错动方向是北东方向,也就是说汶川的北东方向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况就会好一些。

汶川地震波及面积大,据称几乎整个东南亚和整个东亚地区都有震感。“主要是因为汶川地震错动时间特别长,比唐山地震还长,这就是为什么唐山地震虽然死亡人数多,但是实际上灾害造成的影响不如汶川地震大。”冯梅说,因为汶川灾情分布比较广。

第六,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说,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专家安美建补充说,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发生在中国东部,因为东部地区延迟线比较薄,东部地震波衰减厉害,而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汶川地震造成的影响要比唐山大。

统计显示,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二十四点二万人丧生。截至目前,汶川地震造成二点八八万人丧生。

专家分析指出,相比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死亡人数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唐山地震发震时间是夜间,大部分人睡觉了,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白天。另外,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市区,而汶川地震主要是在山区或者说农村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地方。(完)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和ADINA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引入三维梁单元和壳单元,编制了框架结构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程序,并建立框架结构空间三维杆系模型,对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反应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顶层水平位移时程曲线.通过振型分析,模拟结果符合建筑物的实际震害,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表明采用ADINA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进行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意外不为人所知的Crash症候群
最近才被广泛了解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灾难之后,从被埋状态下抢救出来的人,几个小时过去后症状突然恶化,并且死亡了的例子上升。这个被叫Crash症候群的东西,那时还没被普通广泛地承认。根据概算的记录,至少372人发病,其中50人不久死去。以此为转机,Crash症候群在日本被承认,而灾害医疗的状态也发生了大变化。Crash症候群,常常在腰以及胳膊,腿(大腿)长时间被瓦砾重物夹住,而后从压迫状态解放出来的时候发生。当肌肉被压迫的时候肌肉细胞发生故障,坏死,随之肌红朊(蛋白质)以及钾这样的物质混到血里的时候,高毒性的物质被积累。当在随后被救助的时候被压迫的部分放开,毒素通过血液急剧扩散到全身,使心脏的机能恶化,致死的情况多。或者纵使留下一命,随后肾脏也被损伤,由于肾功能衰竭死去的情况也有。
长时间的被压状态会有Crash症候群的可能
Crash症候群在被抢救了之后,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很多,甚至重病也难分辨,而被忽略的情况多。在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怀疑为Crash症候群。-腰,胳膊,腿超过2小时处于被压在瓦砾重物下.
-轻度肌肉疼痛以及手脚有麻痹,有无力感的症状
-尿血,棕色的尿
-尿量减少等
治疗方法是"尽快透"在现场的应急对应是,用点滴来做水分补充,乳酸林格氏液,醋酸林格氏液来稀释整个血液的毒素。但是彻底清洁血液的治疗方法只有血液净化的血液透析/换血浆等疗法。营救后尽早人工透析是存活下来的捷径。
有关机关的合作为了防止Crash症候群,需要尽早的救助。但是在被夹入瓦砾中,长时间不能救助的时候,从瓦砾的下边勉强救助出来不是最佳的方案。现在的灾害医疗开始改进这种状况,阪神地震以后,灾害医疗领域里,从把被压者从瓦砾的下边勉强救助出来,往医生在瓦砾中,在抢救的同时治疗的"瓦砾医疗"方向转变了。
我们能做的事
Crash症候群最为符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个的灾害医疗的原则的东西。作为普通市民的我们不要变成旁观者,需要事前理解Crash症候群的事。以及鼓励负伤者,用毯子保温以使体温不低落。另外,希望积极帮助在救援队的活动。即使为自力脱出被压状况,在被运到医院时,被压迫的时间,哪个的部分被什么(重量)压迫等情况在知道的范围告诉医生。基于这些信息,前方的医生好做出适当的判断和对应,能救出更多的生命。(草纹评:不知道国内的医生了解该病症否,读者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解释)

被压在底下的时候的对策
灾害时被认为第一可怕的事是在室内或者屋外被各种各样东西压在底下。在室内/室内平时就做对策,在地震之际在屋外请不要接近围墙吧。
万一不幸被在压在底下了的时候,能"被救助"是最好的情况。做好强大的,不屈不挠的心理准备吧。一定会被救助的。
1.被障碍物压在底下时候的对策
在灾害时,并不能保证一定不会被压在下面,变得不能移动。在灾害去避难的时候,当心不要被墙或者建筑物等压在下面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2.被压在底下时候的心理准备
#灾害或者由于恐怖分子行动的爆炸时也一样的。
首先镇定下来,留意保存体力,为了不吸入有害物质,一边用手绢(湿东西最好)遮盖口以及鼻,并且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所在,拍敲管道,并等待抢救队的抵达是贤明的方法。
叫喊一方面消耗体力,另外声音意外地有传不出去的情况。如果避难时拥有哨子,警笛(音响强大的东西)的话,使用它吧。
如果是能使用携带电话的状况的话,通过它把自己的位置传出去,请求救助吧。
如果被压在下面的时候考虑怎样得到救助吧。
另外,注意不消耗多余的体力,并且留意人声,当感到外面有人的时候请求救助吧。
救助被压者的对策
1.对于不幸被家具以及倒塌了的房屋压在底下的人们的救助必须争分抢秒。
2.空手去救助是困难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时的经验称"锯子,铁撬,千斤顶"为救助的3种神器,另外手套,绳子,锤头也是必备的,所以一定要在家里准备上。
点看全图
3.也许不幸会成为被救助的一方。经常携带避难卡在紧急时非常有用。
a.在自己的工作地点以及学校,常去的购物中心中定一个让家族全体知道的避难场所。那个地方要尽可能避开都市的中心部尽,并且选郊外或者邻县的亲戚,朋友家,并且告知家族全体成员,与此同时也告知对方。    
b.这样,一家人即使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地震也能取得联系。
c.制作有下面项目的避难卡,随身携带,这样重伤,被急救的时候也能有用。
本人的居住地,姓名,生日,性别,血型,
保护人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联络地址
最终避难所:地址,姓名,电话

止血方法
1.压迫伤口(直接压迫止血法)
在伤口上直接放整洁纱布或手绢,用手用力压迫直到出血停止。大血管出血的情况下,一只手压迫但是不止血的时候,用两只手并压上体重,来压迫止血。
点看全图
(要点)
在处理止血的时候,注意为了防止被感染(因为对方有可能是血液带菌者)不要直接触血液。使用塑料,橡胶手套以及塑料的购物袋比较好。
2.缠止血绷带(止血绷带方法)该止血法是在手脚的粗血管损伤出血或者骨折等直接压迫止血法困难的的时候进行。
缠法:①从比伤口接近心脏的部分,用毛巾或者围巾牢牢扎住打结。
②把棒子对插进打好的结中,旋转来固定。

止血绷带的宽度尽可能用宽的(超过3厘米)。在缠了持续30分钟以上的时候,30分钟松一次止血绷带,让血流再开始(最好把缠的时间点写上)。

对骨折的应急救助
1.确认骨折部位
-询问什么地方疼痛。
-确认疼痛点。-确认有没有出血。
(要点)
-在确认的时候,不可以移动疼点。-如何判断骨折
受伤地方不自然地变形。
肿并且痛疼猛烈。
骨头顶出来。
-认定有骨折嫌疑时就当作骨折来医疗。
点看全图
2.固定患部
骨折部分的上下部分用夹板固定以使患部不挪位。夹板用板子,伞,厚纸板,杂志都可以。
(要点)-准备的夹板必须是能长到将骨折部分的上下之间固定的长度的东西。
-在固定的时候,通知伤病员之后再做固定。

1.在避难之前请再度确认煤气的总开关等火源,并且切电的保险开关,再做避难。
2.在所在地留下前往的避难场所以及平安与否信息的联络备忘录再做避难吧。
3.在避难的时候,请穿安全并且活动方便服装。
4.行李为最低限度,并且为了两手可以随时使用,把行李背在背上吧。
5.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小孩,要随时看着不可分神,结实地抓牢手来避难吧。
6.请步行避难。开车避难会妨碍紧急车辆的通过,所以请走路避难。
7.到被指定了的避难地方,避难所去避难。
8.避难时要尽可能地避开通过狭窄胡同,墙边,山崖,河岸边。另外,在繁华街道因为有招牌以及玻璃掉下来的事所以请注意。
避难时的服装
-为了不使皮肤曝露请穿长袖衣服,长裤。
-用安全帽以及厚头巾来保护头。
-穿鞋要穿厚底的,并且习惯了的鞋(以防止因碎玻璃片以及钉子,瓦砾而受伤的事)。
-带军用手套(就是那种搬东西时用的纱手套)。
-为了两手可以使用,把行李装进帆布背包,背在背上。

发信人: YZ25K (硬座25块),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误报的损失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y 18 00:00:49 2008), 站内
假定:
1 误报造成该地区人民停止生产,只计算因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2 影响地区人口1000万
3 停产时间10天
4 人均GDP 2万元/人年
损失:1000万*2万元/人年*10天/365天/年=54.8亿元
如果地震预报准确率10%,那么预报10次则误报9次,累计损失493亿元;成功预报1次,挽救10万人,相当于挽救1个人花费49万元,这就看人值不值49万了。比如,死亡赔偿多少?
--
    我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多了,比如YZ22,YZ22B,YW22B,YZ25,YZ25B,YZ25G,YW25G,
YZ25K,YW25K,YZ25T,YZ25T(BSP),YW25T,SYZ25B,SYW25B,SYZ25K,SYZ25DT(神州),SYZ25DT(金轮),……哦,最近新添加了几个成员RZ25B,SRZ2 25Z,RZ25T(BSP),RZ1 25DT(中华之星),RZ2 25DT(中华之星),RZ25DT(蓝箭)和CRH1 ZE。

 

  新华网西安2月19日电(记者王世焕)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研究人员经过5年的艰苦攻关,成功地研制出中国首个雷达式非接触生命探测仪。

    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日前组织专家鉴定后认为,这项成果填补了中国卫生装备的一项空白,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式非接触生命探测技术。生命探测技术主要用于清理战场时的伤员寻找及废墟中发现存活者。传统的方法一般应用光学、红外线、声波等技术进行探测,但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研究人员开始在非接触性的情况下,通过雷达的透视功能寻找生命信息。1998年,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王健琪带领研究小组开始对这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王健琪在19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种雷达式生命探测仪是将雷达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相结合,通过特殊的雷达发射微波,接收反射波后检测是否有人体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微动,并用特殊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提取人的呼吸、心跳和体动等生命体征,从而探测到在一些废墟、瓦砾、建筑物下是否有人的存在。这种仪器的探测距离可达30至50米,穿透实体砖墙厚度可达2.3米,并具有自动人体识别功能,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

 

生命侦测仪

生命侦测仪是美国超视安全系统公司于2005年新近推出的一种安全救生系统。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大卫席思(David Cist)创造性地将雷达超宽频技术(UWB)应用于安全救生领域,从而为该领域带来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基于这种新技术的安全救生系统----生命侦测仪,成功地解决了多项困扰传统安全救生系统的问题,使搜救工作比以往更迅速,更精确,也更安全,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命探测系统。该系统的天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指定的火星探测器两种候选雷达天线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探地雷达天线,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非常微弱的运动。该产品已获得美国专利。超视安全系统公司近日内在中美日三国同步推出这个系统。
生命侦测仪的组成

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生命侦测仪移动探测系统是一个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的传感器:

一个发送超宽频信号的发送器
一个侦测接收返回信号的接收器
一台用于读入接收器的信号并进行算法处理的电脑

传感器包含了可编程的固件。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传送给掌上电脑(PDA控制器)进行显示。传感器和控制器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电源。

生命侦测仪的工作原理

生命侦测仪实际上是一个呼吸和运动探测器。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如果被探测者保持静止,返回信号是相同的。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有差异。通过对不同时间段接受的信号进行比较等算法处理,就可以判断目标是否在动。

生命侦测仪是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的。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秒1到2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测移动的原理也大致是这样。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天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指定的两种火星探测器地质雷达天线之一,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非常微弱的运动,加上功能强大的算法处理,是安全救生部门最好的帮手。

生命侦测仪有别于传统安全救生系统技术优势

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生命侦测仪旨在解决当前市场上现存救生系统的根本缺点。当前的救生系统除了无法穿透障碍物侦测移动外,大部分的系统,例如摄像系统,侦测的范围非常有限并且只有在移动的遇险者进入摄像机镜头或传感器的视野后才能报警。基于音频的侦测系统大大受限于距离,障碍物,残垣以及遇险者是否还强壮和清醒到能够发出声音。

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生命侦测仪可以在30秒内侦测出一定范围内遇险者的移动和呼吸,可以穿透障碍物(例如钢筋混凝土砖墙,柏油层,泥石流和雪崩造成的积雪)进行侦测,不受声音和背景噪音的影响。超视安全系统公司的传感器可以发出包含目标指定信息的信号,从而使侦测活动更快,更精确,也使得参与救难的急救者,安全人员和军事人员自身更加安全。

生命侦测仪的基本特点包括:

即时移动侦测, 可以透过混凝土,砖, 雪, 冰和泥浆

侦测运动

侦测遇险者的距离

在各种气候情况下都可以工作

直观而且简便易学,不需要大量专门的培训

对供电能源要求低

几乎不需要进行系统维护

固件程序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进行升级。

不需要钻孔,布置电缆和对环境进行静音处理,使搜救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最新消息

生命侦测仪在美国亚特兰大,弗吉尼亚和日本东京的演示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总结

在分秒必争的营救工作中, 生命侦测仪可以帮助搜救人员迅速准确安全地发现仍然存活的遇险者,  从而为营救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产品名称: 红外热成像生命探测仪
产品型号: (IR)250
产品展商: 北京东方恒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简单介绍
(IR)250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热像仪是根据井下施工要求,着力打造的一款基于160x120探测器的便携式热像仪。它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煤矿防爆设备合格证书、煤矿安全标志证书的煤矿井下防爆型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成像生命探测仪的详细介绍

性能特点 :

★轻巧方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

★防闪电路和特殊封装,在矿井下不会引起火花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点自动捕捉,可自定义捕捉的范围

★内置大容量闪存卡,可直接通过USB接口下载红外图像

★IP54封装,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的使用

★优异的热成像质量和精确的温度测量

★声光温度报警

★内置激光指示器

★通过USB2.0接口(可选),实时传输红外图像

★长效的锂离子充电电池

技术参数

图像性能

红外图像

视场角/最小焦距38°×28.5°/ 0.1m

空间分辨率

4.4mrad

热灵敏度

@ 50/60Hz 4.4mrad

探测器类型

焦平面(FPA) 非制冷微热型探测器

分辨率

160×120

工作波长

8~14um

焦距调节方式

手动

液晶显示屏

2.5''高分辨率彩色液晶显示屏(TFT)

视频输出

EIA/NTSC或CCIR/PAL复合视频

测温范围

-20℃ 至+250 ℃, (-4°F至+482°F)

精度

±2℃或者温度读数的±2%

测温模式

4点测温 (可移动点1)

自动捕捉点

全屏

等温分析

辐射率校正

0.01至1.00(以0.1为步进)

反射环境温度校正

自动

图像存储

128MCF 卡

文件格式

-红外图 SAT格式,带14bit温度数据

系统状态显示屏

单色LCD液晶显示,显示电池容量、机身温度、日期时间和热像仪的工作模式

激光指示器

二级,半导体AlGaInp二极管激光器:1mW/635nm 红色

电池类型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可现场更换

电池工作时间

约2.5小时连续工作

充电器

智能充电器

节电模式

工作环境温度

-15℃至+50℃ (5°F至 +122°F)

储存环境温度

-40℃至+70℃ (-40°F至 +122°F)

湿度

工作与存储: 10% 至 95%, 非冷凝

封装

工业IP54 标准

抗冲击性

工作时25G

抗震动性

工作时2G

重量

(包括电池)700克

尺寸

211 mm×80mm×195mm

接口

USB 图像(带温度数据的红外图像)

视频输出

复合视频

外置供电

 

雷达式生命探测仪124型

lifedete

生物雷达生命探测仪

救援专用型
发生事故或自然灾害后,快速搜寻和定位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往往是一个难题,生命探测仪能够搜寻和定位出废墟下的幸存者,
探测仪所获取的精确信息能够帮助救援队伍拯救生命。


雷达式生命探测仪221型

lifedetec

生物雷达生命探测仪

警用型
特种部队或警察有时会遇到凶犯劫持人质或其他类似情况(非法
移民),他们首先必须搞清楚的是建筑物或集装箱内是否藏有人。
221J型生物雷达生命探测仪,可以迅速探测到室内、建筑内以及
集装箱内有生命的人员。


雷达式生命探测仪321型

mainq

生物雷达生命探测仪

消防专用型
消防队在常规灭火和爆炸救援行动中经常遇到幸存者被埋在
废墟中的情况,他们必须设法探明幸存者的具体位置,因为只有
找到了幸存者的确切位置,才能实施有效和成功的救援行动。
使用321型生物雷达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到被埋在小堆废墟下
或被墙体遮挡的幸存者。


DKL雷达式生命探测仪

lifede

DKL 生命探测器是借着感应人体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
(由心脏产生)来找到“活人”的位置。DKL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
可将其它动物,诸如狗、猫、牛、马、猪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
加以过滤去除,使DKL生命探测器只会感应到人类所发出的频率
产生之电场。海巡署、海关、边界、港口、安检人员可侦测
货柜夹层是否有偷渡人员。长距离天线侦搜距离达500公尺,
可协助海岸巡防人员侦测偷渡人员上岸位置。

http://www.szoceans.com/lifedetector.htm


视频生命探测仪

lifedetector

视频生命探测仪幸存者定位系统设计通过一个直径4.4CM的
缝隙寻找幸存者。可以让搜索者眼睛和耳朵延伸到缝隙中
去寻觅幸存者。


音频生命探测仪

lifedetector

Delsar® 生命探测仪是一个声学探测仪,可以帮助救助人员
定位那些通过移动,敲击或者呼叫求救的幸存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