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2 | 《日刊工业新闻》2008年行业观测之八,电子零部件
标签: 日本 行业观测 电子零部件
——关键是构筑柔软的供给体制
“进了12月以后形势一下子就恶化了,是不是整件厂家进入了调整库存?”可以看出NEC东北金属的松本邦彦对包含面向个人计算机的电容器订货急剧减少的吃惊表情,由于这件出乎意外的事情,公司07年度的全年业绩预想不得不向下修正。
行业阴云
开年以后,股市大幅度跌落。汇率也以日元坚挺为基轴推移。到现在一直良好的电子零部件行业也笼罩了一层阴云。太阳诱电去年12月以后面向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机器的电容器订货减少,京瓷和ROHM也由于市场恶化和接单减少而向下修正全年业绩。这种恶化会不会这样继续下去还是一时性的调整?前景非常不透明。
但是即使存在景气减速等一时性的需求缩小因素,中长期看来需求的倾向还是“扩大为基调”(江部秀Tyco Electronics AMP社长)。移动电话,薄型电视机的高功能,多功能化使用的电子零部件在增加,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的电子机器的需求扩大,汽车的电子装备化等等都是好材料。
生产增加5%的预计
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预计世界电子零部件厂家08年生产量比前一年增加5%,达到22万9792亿日元。虽然有人担心今年夏天北京奥运会之后的需求减少,但是并不全是悲观的看法,“新型国家的消费者正在形成,不会那么糟糕的”,爱普生拓优科梦社长宫泽要这样说。
不如说,对于电子零部件厂家来说,重要的是在中长期需求扩大的基本倾向中如何对应这种急剧上下的短期需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和强有力的整件厂家交易”(某骨干电子零部件厂家社长),和“胜利了的”厂家交易,渡过市场环境恶化的可能性会增大。但是和强有力的厂家协作的话,要求具备在竞争中取胜的价格竞争力和能够继续新提案的技术开发能力。
另外,薄型电视机等最新的数码化产品在销售量急剧增加的另一面是销售周期很短的特征。为此,电子零部件厂家必须“构筑一个能够柔软地对应的体制”(日本贵弥功社长内山郁夫)。
对真实实力的测试
电子零部件厂家业绩的明暗划分的根据很可能就是能否满足这些条件。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的高涨,数码家电价格的下跌所带来的对零部件削价的压力都是时常存在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中如何成长,今天将是对各公司的真实实力测试的一年。
要点
·一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前景不透明的感觉。
·中长期看来因为电子产品的高功能化,电子零部件的需求在扩大。
·企业业绩随着市场变动的对应而分出明暗的可能性。
(原载08年2月11日《日刊工业新闻》 俞天任翻译)
——需求在一直缓慢地上升
“面向北京奥运会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销售良好,搭载半导体的需求也自然在扩大,07年年末到08年年初非常忙,但是到现在为止从买家来的和有关北京奥运的订货还没有出现”。
幻觉
和奥运会一起出现的消费增加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明显了,但是半导体厂家的经营者们还是把召开奥运会和对半导体的需求扩大连在一起,这很可能是一个幻觉。
组装厂家都无法判读和奥运相关的消费动向。薄型电视的在库水平控制在低水平上。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时,一部分薄型电视机厂家由于在库增加,结果只好在奥运会未结束时就结束商战,削价出售。
接踵而来的是韩国半导体厂家也大量放出液晶显示装置(LCD)的驱动器,扣动了半导体市场急剧恶化的扳机。但是这次的北京奥运会除了不会出现需求急剧增长之外,倒也不会急剧下落。
对电视的影响
原因之一就是住宅开工数量的减少。伪造耐震强度构造计算书以假冒耐震强度事件引起了在07年6月改正了《建筑基准法》,建筑确认和检查变得更加严密。在国内由于这种检查的严密化而引起了住宅动工的钝化,在海外,则是由于次贷危机问题,北美开始了不景气的议论,住宅开工数量也落下了阴影。
和小型,中型薄型电视机不同,最人气的40英寸以上的大型电视一般倾向是和房屋购买时同时进行。奥运开幕会加速消费,但是建筑基准法的改正和次贷问题影响了住宅开工数的减少,结果肯定会影响薄型电视机的销售,最后半导体的需求也会减少,至少会减小对半导体需求扩大的加速度。
地面数码效果
即使这样,还是认为08年的半导体需求会缓慢增加。伴随着到2011年地面电视播送将全部实行数码式,购买薄型电视机以取代显像管(CRT)电视机这个过程正在进行。薄型电视机的销售价格也渐渐变得可以接受,销售量的增加是可以预见的。
销售量增加,启动薄型电视机LCD的驱动器,搭载图像处理功能的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需求肯定增加。还有移动电话的电视功能搭载也会进一步加速半导体需求的扩大。
要点
·伴随北京奥运会,半导体的需求既不会激增,也不会急落。
·建筑基准法的改正和次贷危机问题会影响到面向薄型电视机的半导体需求。
·随着2011年地面电视播送全部实行数码式,半导体的需求看好。
(原载08年2月1日《日刊工业新闻》 俞天任翻译)
Thursday, April 10,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