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0, 2008

读金偶识二十则

1、普洛斯彼罗岛上的黄药师



有一位老人,才学通天,法力无边;携爱女独居一岛,驱恶贼为奴以供使唤,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请问这是谁?金庸小说的读者会说:黄药师!不错。不过这不光是《射雕英雄传》的东邪,还是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主人公普洛斯彼罗。
普洛斯彼罗原来是米兰公爵,因为潜心钻研魔法,无暇顾及世俗事务,结果被兄弟安东尼奥篡位,放逐到一座荒岛上。情节与《笑傲江湖》如出一辙。任我行因专修吸星大法,教主之位被他最亲信的东方不败夺去,身陷西湖地下的黑牢,条件比普洛斯彼罗还艰苦。最终两人都复位,篡位者身膺其惩。
普洛斯彼罗以咒语、任我行以毒药──都是一种暴力手段──威胁、驾驭下属,这一点不仅它们之间是一致的,与威尔斯的科幻小说《马若博士岛》(《兽人岛》,美国改编成电影《遗传基因》。)马若博士以残暴的手术和殴打控制、镇压兽人,也是一致的。这些虽纯出三位作者的创造,然看做现实统治阶级的象征未尝不可。
和黄药师一样,普洛斯彼罗很爱他的独生女儿,女儿选择的恋爱对象却是仇人之子。他给未来女婿出了很多难题,对两人的恋爱进行重重考验。黄药师对郭靖百般为难,那是出于个人厌恶,动机就没有这么善意了。任我行也有钟爱的女儿,和女婿的关系更复杂。
莎士比亚与金庸笔下都有许多插科打诨的小人物,给读者带来欢笑。《暴风雨》中的西巴斯辛、安东尼奥、阿德里安,既狡猾又愚蠢,饶舌起来缠夹不清,这像谁呢?桃谷六仙。



2、《九阴真经》——魔法师的宝典



《九阴真经》是一部武学百科全书,也是《射雕英雄传》一书的主线。武侠小说写武功秘笈的很多,但把武功秘笈在小说中的地位提到这样的高度的却很少见。
《九阴真经》是人生终极目标的一个象征。五绝的武功已经那么高了,还要那一本书干什么?邓小平接见金庸时说:“名嘛,已经有了,还要什么更大的名?”所以他不做国家主席,一生的最高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舍弃虚名俗利的追逐,而把精力更多地用到为国家和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些事情上来。现实世界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了权力地位还要权力地位,“生命不息,钻营不止”的人太多了。所以才智明慧如五绝、岳不群、左冷禅,为了一本书费尽心机、耍尽法宝、出尽洋相,他们的动机不是只像梅庄四友为了琴谱、棋谱、书帖、画册,仅仅是为了一种爱好、为了痴迷那么单纯而已。如果仅仅为了爱好,为了一种痴迷、一种收藏癖,我想值得鼓励。因为那代表着一种真、一种执着,文化就是那样的人保存下来的。如果在实践中,《九阴真经》仅只是武学爱好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就好了,那样大家就不会相互仇杀,就会坦然把它公诸同好,就会促进文化宝典的完善和流传。
普洛斯彼罗有一部魔法宝典,他钻研它,期望借之为人类谋取福利。《九阴真经》、《葵花宝典》不都是这样吗?在人类手里,不但没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反而成为人类相残、自残的利器。最后普洛终于丢下宝典和魔杖,回到米兰,回到人类社会去承担他应负的责任去了。可见这个宝典、那个真经一类的东西,原本不应该存在。



3、《无辜者》与一灯见死不救



一灯有一件负疚一生的亏心事:他曾经见死不救,没有自损功力,用一阳指救一个被裘千仞铁掌打伤的婴儿,因为这婴儿是他喜欢的女人与别人私通生的。那时他还叫做“段皇爷”,瑛姑还叫做“刘贵妃”。他深深负疚,因为襁褓中的婴儿是无辜的。这件亏心事,成为他避位出家的动力。
20 世纪意大利唯美主义作家邓南遮,有一部长篇小说名作《无辜者》。罗马贵族图利奥放荡成性,对妻子不忠。不料,妻子与人私通生子,图利奥一腔怨毒转移到婴儿身上,于冬天把孩子放到窗外。婴儿受冻生病而死,凶手并没快乐。他眼前不断出现亡儿的形象,灵魂陷于浓重的阴影之中。他这才深深明白:孩子是无辜者。作者为了准确描述婴儿的患病和死亡,特意作了医学研究。本书1931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中译本,名《牺牲》,查士元翻译。不知译者和海宁查族有没有亲戚关系。



4、仲夏夜梦神雕侠侣


莎翁《仲夏夜之梦》女主角赫米莉与情人拉山德私奔,在雅典城外的森林里度过了一个仲夏夜,两人同寝却不同衾。
比较《神雕侠侣》,多少个夜晚,小龙女和杨过同居暗室而不相欺,一个吊在白索上,一个睡在寒玉床上。《笑傲江湖》令狐冲和任盈盈双双受伤,在谷底溪边过夜,烤青蛙,洗长发,数星星,说笑话,而不及于乱。这是何等诗意的青春,何等纯洁的爱情,多么清新,多么浪漫啊!



5、世界文学最纯洁的两个女性形象


世界文学最纯洁的女性形象,这个“最”字,也许有人异议。谁能当选?也许有人会说,是香香公主喀丝丽吧。
世界文学人物,最纯洁的女性形象排第一、第二位的是两个失身的女性:苔丝和小龙女。苔丝的纯洁源于善良,散发着泥土气息,是大自然的娇女;小龙女的纯洁源于冷漠,带有梦幻的性质,是少年人心目中的理想恋人。她们都非常美,更重要的是她们都非常真实,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作者写得成功。
香香公主尽管给人的印象很深,但限于整部作品比较生涩的水准,处理得过于完美,缺乏可触摸之感,仿佛童话人物。《书剑》的一个贡献是通过玛米儿的故事,表达了贞洁的新的定义:抗暴蒙污不愧贞。喀丝丽后来走上了先贤的道路,她的纯洁得到了升华,使童话人物与生活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安排迷宫一段的深意。金庸作品中类似的伏笔还很多,基本上笔笔没有落空。



6、武松·杨过·维纳斯



最纯洁的女人有污点,最伟大的英雄是残缺的。这是文学带给我们的悖论。雄伟丈夫武松断了一条胳膊,美男子杨过也断了一条胳膊,是作者失之苟酷吗?米洛的维纳斯一副断臂的形象,可它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尊雕塑,被目为和谐与美的极致。这些蒙污的、断臂的意象,有意无意之间,合于美的非对称性。
最美的东西不是越描越美的,往往有一点残缺,这局部的疵瑕与整体的皎洁相掩相映,构成和谐──九分九的和谐比十足的和谐更和谐。若写美人则又白又嫩又香又雅又贞,写英雄则大仁大义大智大信大勇,千篇一律,是小儿涂鸦涂上了所有的颜色犹嫌不足,再笔笔加三描了又描,几内亚土著人的审美水平而已!



7、张无忌出生年月


《倚天屠龙记》故事发生在元顺帝至元二年,按作者的说法,该年四月初九是张三丰九十岁生日,约一年后,张无忌出生在海外冰火岛。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我们可以按小说的描写,列一个时间表:
书中殷素素临盆时,写到自然节候的变化,“日渐短而夜渐长”。冰火岛在北极圈内,北极一年分为半年极昼、半年极夜,公历6月22日到12月22日为极昼, 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为极夜。“日渐短而夜渐长”,正是极昼向极夜交替的景象,但天又没有全黑,距12月下旬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可以断言,张无忌降生日在1337年10-11月间,至元三年九到十月,误差不会大于一个月。



8、明教与元末农民起义



金庸借杨逍之口,介绍了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尤其介绍了明教对历代农民起义的作用。他说,母乙、方腊都利用明教作为起义组织的工具,这是不错的,他们是不是明教的教主,那就只能由小说家决定了。
《倚天屠龙记》写明教起义,所本全是红巾军的情况。红巾军起义虽然吸收了明教的一部分思想,但更多是白莲宗、弥勒宗等佛教支派的混合物。佛教、明教、摩尼教,在中国古代民间往往分不清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元末的农民军互不相统属,像《倚天屠龙记》小说写的这么组织严密、宗旨明确、指挥统一的起义军集团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只有以张无忌教主为核心、以明教总舵为中枢的一个最高领导,元朝早就被灭掉了,而不会连年混战,最后由朱元璋坐收渔利。
《倚天》的世界并非真实的历史时空,如,韩山童实际一发动起义就死了,时为1351年,张无忌还在蝴蝶谷或去昆仑山的路上。而小说却写张无忌当上教主足有一两年,丐帮还要写信给韩山童招降。彭莹玉死于1353年,都太早。韩林儿死于1366年,又过于晚,这时张无忌已经三十岁,早已和赵敏携手归隐了。小说作者为求写得热闹,而人物的生死、事件的兴灭有一定的时间,史实与虚构之间的平衡是不好掌握的。



9、一武当,两三丰



张三丰,历史上不但确有其人,而且有两个,一为武学宗师,一为道家名宿。
《宁波府志》卷三一【艺术】下有〖张松溪〗条,载张三丰,又号三峰,由宋入元人。本武当丹士,精拳法,为武当派拳术的创始人。这大概是《倚天屠龙记》一代宗师之所本。武术家张三丰的理论主张后发制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非危困不发,发则必胜。这与小说叙写的武当派武术原理基本相合。然而,《宁波府志》里面所记的张松溪,是明嘉靖(1522-1567年)时人,距朱元璋开国已二百年, 决不可能是武术家张三丰的徒弟。
《明史·张三丰传》载,张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元元子,以其不修边幅,世人又称“张邋遢”。原籍懿州(今辽宁彰武),曾居武当山,行踪飘忽,明太祖、成祖(1403-1424 年在位)屡遣人寻访不遇。这位修炼家张三丰,活动年限在1368年洪武登基到1424年成祖驾崩这六十多年前后,他与前面武术家三丰不可能是一个人,因为他不可能是由宋入元人,不可能活150来岁。《倚天》张三丰,开明潇洒,不拘小节,似即以后出的这位三丰为本。总体形象则是历史上实有的两位张三丰的综合。
金庸说武当七子是武术家张三丰的徒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也许嘉靖年间那位宁波府武术家张松溪,真是从太祖、成祖求访不遇的那位张真人那里学的功夫呢。方志这种东西考证并不精密,而且宁波的张松溪也未必是武当七子中排行第四的张松溪。总之,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一座武当山、两个张三丰不是一个人。

金庸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里是把两个张三丰当成一个人来写,所以写他过了110岁大寿,到《倚天》结束、开完屠狮大会,张无忌等上山看望他时,约有115岁。再有三五年朱元璋便驱逐元虏,一统华夏,张三丰只要活到120岁,还是能看到那一天的,那他就成了由宋经元入明的超级仙翁。



10、哈姆雷特和赵敏导演戏中戏



一个戏班子进丹麦王宫演出,演着演着,突然演出了弟弑兄、臣篡王位、后再嫁、嫂为弟妇的一幕。凶手大怒,王后惊愧,两人的反应看在哈姆雷特眼里,心中雪亮。他就是这一幕的导演。
张无忌与周芷若游皇城时,不偏不巧撞上了扮演荒岛凶杀案真相的戏班子,差点没把周芷若鼻子气歪了。幕后的导演是赵敏,借此她不但打击了情敌,也给张无忌上了一课。可惜戏中戏没有惊醒梦中人,哈姆雷特可以怀疑叔父、母亲,张无忌却不肯怀疑千娇百媚的怀里人。



11、谢逊为什么不拆穿周芷若的底



谢逊有一千个机会在荒岛上、在海船上,在辽东地面上拆穿周芷若的底,不愿意当面对质,随便找个空子拉张无忌到僻静地方单独一谈也就得了。金庸要么别写谢逊耳朵灵,不然谢逊的沉默读者实在难以索解。
谢逊在岛上不拆穿周芷若的底,是因为父子俩都中了十香软筋散的毒,性命操于周女之手。谢逊为两人主婚,意在稳住周芷若。
谢逊在船上不拆穿周芷若的底,是顾虑张无忌的教主地位。无忌是反元领袖,赵敏人品虽好,出身却是明教的死对头──蒙元贵族。张无忌爱谁娶谁,在当时的形势下,还要从政治上取舍。谢逊杀了全船蒙古官兵,目的即是不让张无忌因派船搭救而对赵敏产生好感。
谢逊上了陆地不拆穿周芷若的底,是因为来日方长,没想到,遭了周芷若加丐帮的暗算。
谢逊不拆穿周芷若的底,不等于他就认同周芷若、能够容忍周芷若,他以往不拆,早晚要拆。



12、《基度山伯爵》与《连城诀》



一位善良的青年,有一个漂亮的女友。全无防人之心的他,被嫉妒他的人陷害,系身大狱,年复一年。女朋友跟陷害他的人结了婚,有了孩子;他精神崩溃,就要自杀了。突然,一个非常老练的人挽救了他,与他为友,如父如兄。用异常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打开了他的蒙昧,为他的生活注入一线光明。最后,高人临终前交给他一笔大宝藏的秘密,利用这笔宝藏,他报了仇。
读者朋友,你能说出这是哪一部文学名著吗?是《基度山伯爵》。你想也不想的说。如果你还看过金庸小说,你还会说,是《连城诀》。
金庸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里也提到,《连城诀》与《基度山伯爵》是太过相似了,法利亚长老的作用一如丁典。但是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绝美,在金庸自己的小说里也是第一流的,不忍舍弃。何况两部书的主题和结构根本不一样,素材来源也不同。两书基本的主题是鞭挞人性的贪婪,这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小说的主题;像凌退思活埋亲女、花铁干临危变异的情节,别的文学还没有写过。
莎士比亚绝大部分作品都有来历。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者笔下,经过不同的处理,主题会显出分野,成就会见出高下。金庸和莎士比亚都已经证明了,即使是相似的作品,也可以各有各的独创性。像古龙写《流星蝴蝶剑》那样,把《教父》整个框架扒窃过来,一个人物一个情节的对应;或是像他其他所有作品一样,连别人的微琐细节也不放过,那才是赤裸裸、不折不扣的抄袭。



13、金庸、莎士比亚两双胞胎



在《侠客行》后记中,金庸说:“由于两个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种种误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姐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莎士比亚写双胞胎的戏剧有:《错误的喜剧》,写了主仆两对孪生兄弟;《第十二夜》,写了一对孪生兄妹。前者两兄弟颠倒反复被人错认,与《侠客行》最为相似。
为报复而抢去别人的孩子,这在莎剧中也曾写过。《辛白林》古不列颠国王辛白林的两个儿子还在襁褓中就被仇家偷去,到山中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才归宗认父。
《绝代双骄》也写了双胞胎──江小鱼和花无缺,但不是以“由于相貌相似引起种种误会”为主;云中岳《绝代枭雄》写兄弟俩一善一恶,被错认为对方,可能就是由《侠客行》化来。不过主题不一样,也是一部好作品。



14、星宿派、日月教、神龙教一脉相传的马屁术



星宿派、日月教、神龙教的马屁功夫,以厚颜无耻、抹杀良心而论,是一脉相传的,不断发展的是歌颂之辞的肉麻度和文学性、神话性、系统性,而且个人崇拜的色彩越来越浓。
马屁是什么?示忠而已矣。统治者当然希望自己越伟大越好,可他清楚自己没有这么伟大,只好靠马屁来修饰了。总是希望被统治者越忠越好,便于利用,于是马屁功夫遂成为检验忠诚的首要标准。可是拍来拍去,纵被拍者不腻,拍人者不累吗?在权势当头之下,不拍其头难保,只好竭尽平生之力拍之无保留。这样的拍,叫拍人者对被拍者忠得起来吗?嘴上拍,肚里骂,一旦权势者倒台,被压迫者就要清算!



15、林彪与东方不败

(注:林彪元帅并非有意谋朝者,与历史上的野心家根本不同,此文立意只是借官方说法作为一种象征,与真实的林彪无关。)

林彪,一个谋朝篡位未遂者;东方不败,一个谋朝篡位已遂者。他们之间共同点很多,东方不败、杨莲亭等是作者看不惯林彪、“四人帮”有感而发写的,可能说对了一部分。正像金庸所说,这些权力与权力角逐者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林彪有他的新发明,如早请示、晚汇报,学习毛著老三篇,其目的是麻痹毛泽东,借突出主席突出他自己,为接班造势。另一方面,则大力排挤接班的障碍,也就是自己的老战友。东方不败的手段不如林彪,他在制造烟幕的一面做得不够,杀人没有让任我行相信皆有必杀之理由,连十来岁的任盈盈都起了疑心。



16、杨莲亭与“四人帮”



杨莲亭是东方不败的情人,走宫廷路线掌握了实权,却任意作威作福,祸害日月教,不知为了什么,仅仅是发泄小人得志的整人欲吗?
杨莲亭是中国历代“女祸”、外戚、阉乱这一类最腐朽的政治现象的一个缩影。苏荃凭借她的特殊身份,组织小闯将,整垮神龙教,有明确的目的:为了报复洪教主。古今中外都有这种夫人政治,最突出的是江青,她大概是金庸小说夫人政治的原型。江青一党篡夺了、搞乱了大半个中国,为害之烈,在中国历史上要排第一位。其实江青“四人帮”,毛泽东并不怎么信任,为了打鬼,不得不树起阎王。主席也是手下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杨莲亭原来好象只是日月教一个低级脚色,坐直升飞机平步青云。“四人帮”称大王的年代,坐直升机的可就太多了。



17、吸星大法在权力的天平上



吸星大法和最高权力放在天平上,哪头重?任我行并不傻,只是这门功夫太过歹毒,害人越多害己越重,搞得他欲罢不能,没法不把朝政放在一边。亡羊补牢,一旦权力重回指掌,便牢牢握住,再也不肯放手,这回再不会给人篡走了。谁知,到底把命送在吸星大法上。
也许,做为权力人物、政治人物,包括领袖人物,是不可以有私人爱好的,有了,就会损及权力的稳固。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文明民主国家,我们的领袖才可以吹拉弹唱,保留并发展自己的爱好和专长。



18、紧箍咒到三尸脑神丹的变迁



从紧箍咒、生死符、三尸脑神丹到豹胎易筋丸,都是一个妙用,有了这些,被统治者就成了掌权阶级的提线木偶,想造反,手先软。生死符又要内功,又要掌法、拳术;什么丹、丸还得采药配药,麻烦得要死。要是套个金箍、动动嘴皮子就能万事大吉,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一定首选紧箍咒。
历史是向前进步的,群众的智慧是发展的,文学家到底也明白,紧箍咒不如定时毒药来得实在。这些东西可惜用得不得其地、不得其人,亦不得其法。如不戒给田伯光服的毒药,判死刑缓期一月执行,要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则天下的淫贼从此应可改邪归正矣!其功德胜于五千卷大藏真经。



19、豹胎易筋丸是一种什么毒药



豹胎易筋丸,洪教主的发明,据说掺和了鹿胎等多种大补的药物制成,具有极大的毒性,对人体害大于利。以一年为期,到药性发作时,如果没有解药克制毒性,服药者就会易筋换骨,死去活来。
豹胎易筋丸的药理并不奇怪,最奇怪的是神龙教的咒语,一念之下,教徒就功力大增,就能把对手打得溃不成军。比如陶红英的师父、韦小宝一行徐天川等人,都惨败在神龙教咒语底下。观《鹿鼎记》十六回《明史》文字狱受害者祠堂那一战,神龙教的人先是结成阵势,有如丐帮的打狗阵;然后高声齐诵“洪教主神通广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永享仙福,寿与天齐”,这些颂词就是咒语了,有什么神奇力量呢?从字面上实在看不出来。能不能与豹胎易筋丸联系起来,神龙教教徒高声念咒只是一种掩护,扰乱对手的心神;而他们功力大进的真正原因却是暗地里用某种手段,催动豹胎易筋丸的药力,使他们全身组织特别兴奋,功能特别强劲,体力特别旺盛,反应特别敏捷,同时借助阵法集群体之力,所以才会打胜仗,这有没有可能呢?
如果是这样,豹胎易筋丸应该是一种神经性毒品,同时又是能激发人体潜能、改进系统工作机能的补药。但金庸也说了,并不是所有神龙教教徒都够资格服豹胎易筋丸,只有一些重要人物、从事重大使命的人物才能获得教主赐药。章老三这种小角色想吃还吃不到呢,那又怎么会突然武功大进呢?
阅读中遇有一事难明,总希望能给它找到一个解释,不然金庸作品留下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痕迹,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0、洪教主作猥亵语



《鹿鼎记》二十回洪教主和夫人分别教韦小宝英雄三招、美人三招,教到一招“张敞画眉”,洪教主忽然冒出一句:殊不知闺房之乐,更有甚于画眉者。把洪夫人闹了个大红脸,韦小宝当然不知所云。读者如果也不知所云,未免辜负了作者的惨澹经营。
《晋书》写羊后与刘曜私通,为了表现羊后无耻,编造她的话说:“再醮之妇,媚其后夫,所谓闺房之内更有甚于画眉者。”这是公然把性生活的美满快乐作为媚其后夫的理由了。
同样的话于洪教主口中说出,适以见其虚伪和支配欲的强烈。因为书中后来交代,洪教主为练内功不近女色,与洪夫人已经没有性生活了。他不是没有这个欲望,只是力不从心,可又害怕别人得知真相,所以特在外人韦小宝面前作猥亵语,示人以夫妇正常。可是韦小宝全无书本文化,这一番巧妙暗示完全是对牛弹琴。后来韦小宝一有机会,毫不客气的把洪夫人变成韦夫人,可谓对洪教主这番做作的最大讽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