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声音值得记住
No.1美国不应是中国惟一的榜样
《环球时报》,2月27日,作者:丁学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样板不是美国,而是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小国家,比如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转向学美国,最重要的还是邓小平的一句话,他认为,要推行开放的政策首先就要对美国开放,不对美国开放,对任何其他国家开放都不会有巨大的效果。
但由此迈向一个极端的态度则是错误的。在改革开放中,中国若把学习的来源过多锁定在美国身上是不合适的。
中国的发展要寻找榜样,一定要是多元的榜样。即便我们第一个找的榜样是正确的,也不能把学习的榜样变成单一排他的。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自上而下学苏联,其中并非没有合理因素,但一走上极端,完全照抄苏联模式,负面影响就超过了受益。
即使学美国也要考虑美国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相关性。日本当初向欧洲学习,就建立在清晰的判断之上,海军效仿的是英国,陆军学的却是德国,大学教育效仿的是英国,而中小学教育则向法国学习,这种对学习榜样的取舍值得我们学习。
任何国家都不能成为中国惟一的榜样,在一定阶段我们有优先学习的对象,但不能把其他对象从视野里排除掉,一旦错误发生,扭转的代价是很高的。
【推荐理由】本 文不是对新闻事件的评论,而是对中国大时势的议论,读来令人豁然开朗。文章提到了很多具体事例,例如荷兰每平方公里有340人,还有比利时、卢森堡……这 些国家人口稠密,但却能把家园建设得使人开车、步行时感到天人合一;再比如汽车制造大国德国为什么要建高速铁路网等等,可以说无一不是我们正深刻感受到的 切肤之痛。我们每年有那么多官员花几千亿出国取经,能从本文中取得一样,也不枉花了这许多钱。
No.2南街村是谁的教训
《南方都市报》,3月2日,作者:鄢烈山
有人用华南虎照来比拟南街村,从官民出于各自的需求上下合作造假这个角度来说,是贴切的。没有上边一些人为树典型捞政治资本,批给南街村数以亿计的银行贷 款以及给予许多政策性倾斜,南街村的产能产值不可能膨胀得那么快那么大。“当年,‘南街村经验’被河南省官方有关部门归纳为四方面:一、政治工作是一切经 济工作的生命线;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三、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四、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此后,当地媒体都按照这一口 径大力宣传南街村。”这个经验的要害是“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集体经济道路”是虚的,办了26家企业(3个与日方合资,2个与港方合资),当然不 是个体经营、小作坊;而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才是南街“特色”。可是,从“大跃进”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到“文革”时代的“斗私批修”、 “割资本主义尾巴”,中国不是一直迷信“精神原子弹”的力量,一直在改造人心、“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吗?
南街村的上述经验并未超过周总理总结、毛主席认可的大寨经验。既然毛主席在世时倾全国之力扶持的“大寨红旗”真相毕露后不能打下去,我们凭什么相信没有了毛泽东本人的时代,那一套反倒能在南街村在全中国大放异彩呢?
对那些真诚怀念改革开放前“毛泽东时代”的人们,说句似乎题外的话:渴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没错,但过去的时光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美好,变革现实的途径有多种选择,我们并非只能在承认现状与回到从前这二者之间选择。
【推荐理由】尽管对南街村破产的事实还有争议,但其光环已然坠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南街村神话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破灭,或许恰逢其时,因为它也许能够击破残存在人们内心深处关于遥远“乌托邦”的最后一丝迷梦。中国的出路只有改革,倒退只能是死路一条。
No.3公布代表电话缘何需要权力倒逼
2月29日,《潇湘晨报》,作者:晓宇
2月27日,昆明市公布了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所有438名代表的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联想到此前,“个性官员”仇和调任昆明市委书记之后,昆明 公布了所有党政领导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情况。显然,昆明市人大此举为仇和新政的延续。“公开、公正、透明”之要求,是法治的基础,现代政治不易之原则。仇 和以上级赋予的权威而将透明之要求推行于下属,于时代变迁,有敏锐的洞察,但其带有鲜明仇氏个人权威风格的权力运作,仍难逃人治之烙印。
将此质疑用于昆明市人大,更为直接。昆明市人大公布人大代表联系电话,是自上而下权力自发的行为。而众所周知,人大是权力机构,人大代表为人民选举,作为 民意代表,其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居然不是主动作为,系由行政权力倒逼所致,那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公布人大代表联系电话,这一符合法治趋势的行为,恰恰指 向了法治深层次的软肋,人治法治?我们的人大代表应该不应该为公布联系电话的方式而羞愧呢?
【推荐理由】人 大代表不公开等于无代表。不过,昆明的做法在中国今天的语境下,居然还是“创新”,就更加让人感慨。什么时候,人大代表们变“要我公开联系方式”为“我要 公开联系方式”,或许我们的代表就真正能开始代表人民了,我们的人大就能摆脱“橡皮图章”的讥讽了。文章题目中的“倒逼”一词十分贴切,而在一片颂歌之 时,保持这种清醒,殊为难得。
No.4假如许霆有权保持沉默
《新京报》,2月25日,作者:舒圣祥
“取款是为保护银行财产”,许霆的自我辩护并不高明,相反,低级得有些令人生厌。
必须注意到,许霆抛出此番自辩,是因为看到了自己被判无罪的极大可能,为了给自己赢得无罪判决加分,为了推翻此前在侦查过程中的供述,他绞尽脑汁想出了这 套说辞——但这随即被控方认定是“推翻了其之前在侦查阶段的多次供述,辩解不实,态度不好”。我们不知道许霆在侦查阶段是如何供述的,也不知道当时律师是 否在场,当然更不知道该供述会对判决构成怎样的影响,有无不惜以谎言来推翻的必要;但我们不妨设想:假如在侦查过程中,许霆拥有沉默的权利,那么许霆今天 还有必要如此拙劣地自辩吗?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只有如实回答讯问的义务,而无权保持沉默。面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压力,不具备辩护技巧的嫌疑人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回答”,这却往往会使其在疑罪情况下的处境趋于恶化。
因此,如果说许霆恶意取款案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盗窃罪,那么许霆在重审时的所谓“经典语录”,最有价值的关注视角,应该是引起人们对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关注。
【推荐理由】本文可谓是在最恰当的案例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否给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体现的是“冷酷”的法律对公民最后的尊重与保护,如果你对此不以为然,不妨想想看,在面对国家暴力机器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感到软弱呢?
No.5中石化这样的企业不该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2月28日,作者:叶檀
中石化获得政府补贴,引起两大质疑:中石化该不该获得补贴?目前的补贴是否有损公共财政的公开与透明?
中石化及其辩护者认为,补贴有理。因为中石化作为上市公司,必须对投资者负责。公司本应有市场定价权,但因为价格管制而亏损,因此,政府有必要弥补企业与 投资者的损失。而反对者认为,中石化的损失部分,由市场垄断权来弥补已经绰绰有余,不止于此,在税收抵扣等各个方面也有优惠政策。中石化首先是国有公益公 司,如果中石化想要获得市场定价权,前提是破除石油市场的垄断,通过竞争获得市场均衡价格。
这样的争论无法调和。
中石化这样的公司拥有的国有公益与公众公司的双重身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互相抵触的,这样的公司根本就不该上市,尤其不该在国外上市,垄断之利泄于外不说,还捎带让中国石油的消费者全部成为陪绑者。
因为补贴的存在,损害了企业花大本钱树立的市场形象,使得国企的预算难以科学;最大的损害是,对于政府而言,企业亏损补贴有损公共财政的公开与透明。
没有上市的公益性国企,最好不要上市,以免害人害己。
【推荐理由】本文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简单的好坏判断,告诉我们那些大型垄断国企的“矫情”。说这样的企业“不该”上市,其实是说他们根本不具备市场经济主体资格,就是一个怪胎,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怪胎,我们经济生活中却多得很。市场经济改革,前路迢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