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1, 2008

《包立德专栏》请别把我当“老外”zz from reuters/cn

当然,我并不介意,而且觉得他们很可爱。这些孩子只是在显示他们对一件新事物的了解,就像在动物园里喊“斑马!”一样。但是这样的过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中强化了这种分类的意识。如果我是中国孩子的家长,我一定会利用见到外国人的机会,开始教给他们关于国籍和种族的复杂知识。

在中国的人山人海之中,外国人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是沧海一粟,但外国人的绝对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的整体情况在发生变化。

最近四年,中国的外国人数量翻了一番还多,而且增长速度还在继续加快。政府正在积极地吸引外国专家到许多城市工作,并给他们提供中国绿卡。同时,中国的教 育部预测,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将在2010年达到1亿。许多人学中文是为了做生意,但肯定也会有一些人要到中国来定居。人口大量地向富有活力的地区聚集, 有些人就永久地定居到这些地区。

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在中国长期定居,在这买房、创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里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在这里成了家、有了孩子,并把孩子送进这里的学校(不 仅仅是国际学校)。我们也和你们一样,担心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交通堵塞。实际上,我们正在一起面对着中国的许多问题。这就是我听到“拿自己的无知套在 我们中国人身上”这句话的时候吃惊的原因。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真的是“外国人”吗?难道语言不应该根据事情的变化而调整吗?像“外国人”、“老外”这样的词汇,现在就应该像夏利出租车那样被淘汰 了,至少是在这些词汇特指某些人群的时候。那麽,我们应该用什麽词来取代它们呢?我不太清楚,也许应该举办一个比赛,来选择出一个新的词汇。

在西方发达社会,移民正在使社会的种族构成越来越多样化。在那里,人们对外国人的分类更为细致:包括“双重公民”、“入籍公民”、“永久居民”、“长期居 民”等等。虽然反对移民的声音不少,但是从整体看,西方国家的居民和政府希望移民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能够消除“我们本国人”和“你们外国人”这样的分 类。实际上,如果奥巴马当选总统,这本身就是对这种呼声的回应,而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如果中国能够加快这样的观念转变,就会有益于“建立信任的措施”的实施。如果我们能以更微妙的、更立体的方式对待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邻居,很可能也会同样对待住在全球各个地方的人。

在美国,最激烈反对布什单边外交政策的居民都聚集在移民最多、最受欢迎的大都市。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如果我们都把这些外国人彻底当成街坊邻里,那麽也就不 会有人再去想应该欢迎谁,不应该欢迎谁的问题——我们都会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完) baolidelutou@gmail.com

翻译:余乐 审校:包立德

包立德(Alexander Brenner)自耶鲁大学毕业後来华,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雅礼协会教师,并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 攻读硕士学位。他还曾任当代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中国和国际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及评论。

No comments: